馬牛山茶
縈繞姜城千年的芬芳
李 靖
青衣江中水,馬牛山上茶。
香飄千萬載,素芽寫芳華。
蘆山,青衣江上桃花源,馬牛山茶的原產(chǎn)地。
蘆山,是一個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古城,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雅安市北部,地跨東經(jīng)102°52至103°11,北緯30°01至30°49'。屬中緯度內(nèi)陸亞熱帶,年均氣溫15.2℃、年降水量1313.3毫米,年均日照949.4小時,太陽總輻射量80.183千卡/平方厘米。神秘的北緯30°線,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溫潤的氣候條件醞釀,使其蘆山的馬牛山中盛產(chǎn)好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
說起祖先對野茶的馴化,始于青衣羌國,早在秦漢時期,蘆山就有種茶、采茶、飲茶的歷史記載。西漢張騫,絲綢之路開拓者,出使西域在大夏國(今阿富汗)偶然發(fā)現(xiàn)了蜀布、邛杖等物品,這些物品中就有一些不知名的樹葉,可以泡水喝,這就是最早的茶葉。
張騫將這一情況向漢朝皇帝做了詳細匯報。在漢朝皇帝重視問詢下,一條神秘的“蜀身毒道”才得以浮出水面?!笆裆矶镜馈本褪悄辖z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前身,而且還早于北方絲綢之路。
司馬相如,中國漢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用口辭、禮物、貨品、商貿(mào)、筑路工及賦文(《喻巴蜀檄》《難蜀父老》)作武器,就讓經(jīng)營“西南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文取柔治“西南夷”的經(jīng)驗,自臨邛以西之松安鎮(zhèn)馬湖營出發(fā),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經(jīng)馬崖頂、油炸沱、高家場、何家場、高興場、越鎮(zhèn)西山進入蘆山境內(nèi)。后在蘆山渡玉溪河,進八步關,入青龍場,不畏艱難勞苦,鏤出一條靈關古道,徹底打通西南夷“蜀身毒道”的商貿(mào)通道。
從此,馬牛山茶沿茶馬古道歷經(jīng)千年來歲月滌蕩。后來,經(jīng)漢、隋、唐、宋后漸興,盛于明、清。特別是在“大唐盛世”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后,部分以馬牛山茶葉而制作的邊茶源源不斷傳入涉藏州縣。
檐角楠陰轉(zhuǎn)日,樓前荔子吹花。
鷓鴣聲里霜天晚,疊鼓已催衙。
鄉(xiāng)夢時來枕上,京書不到天涯。
邦人訟少文移省,閑院自煎茶。
——(宋)陸游《烏夜啼·八之二》
陸游中年入蜀,曾在漢嘉郡(今蘆山縣)短暫任職。在漢嘉任職期間,一到春天,陸游閑暇之余常飲用馬牛山高山云霧茶明前茶。此茶湯清葉綠,芬芳四溢,茶香淡雅,甘洌清新,沁人心脾。他品茶悟道,以茶靜心,用茶沉淀,在品茶間從容拋下世間浮華,歡喜中內(nèi)心早已清風明月。最終,陸游成為一代千古名士。
馬牛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出類拔萃優(yōu)質(zhì)的茶葉品質(zhì),明朝年間,馬牛山茶有幸被列為貢茶。被視作茶中極品的馬牛山茶走出了大山,承載著歷史厚重的印記,沿茶馬古道一路蜿蜒、跌宕、賡續(xù)。
如今的馬牛山茶經(jīng)無數(shù)代種茶人不懈努力,通過了QS認證和有機茶認證,曾獲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和雅安市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龍頭企業(yè)稱號,在省級和國家級名優(yōu)茶評選活動中,分別榮獲特等獎和一等獎,是第九屆中華養(yǎng)生健康國際論壇推薦用品。2016年,馬牛山茶被評為國家級地理標志產(chǎn)品。那正是:“歷經(jīng)千山無波瀾,一縷茶香染流年?!?/p>
馬牛山為何盛產(chǎn)好茶?馬牛山茶又因何與眾不同?
馬牛山,地處蘆山縣寶盛鄉(xiāng),青衣江上游。北連大川鎮(zhèn),東靠邛崍市,西鄰太平鎮(zhèn),南接龍門鄉(xiāng),海拔1300—1600多米,茶馬古道古關隘青龍關就在馬牛山山脊處。因海拔相對較高,且屬陽山,馬牛山終年雨霧繚繞,土壤酸性肥沃,有機質(zhì)含量高,極利茶葉蛋白質(zhì)、氨基酸和芳香醇的合成。這里有茶葉生長所需要的折射光和漫射光,從而使茶樹新梢中的茶多酚和兒茶素達到較好的比例,葉綠素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也更高。
馬牛山茶是標準的老川茶,因不施人工合成農(nóng)藥化肥,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形成了周圍數(shù)百里無污染源的有機茶生態(tài)圈,這種環(huán)境中生長出來的茶樹的嫩葉,芽頭肥厚緊致。這種優(yōu)質(zhì)肥厚的茶樹葉片經(jīng)多道工序精細加工、成茶后,色澤鮮亮,芽片肥厚,湯色清澈,香高持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
說到馬牛山茶,就要說做茶。茶樹的葉片要蛻變成好茶,要經(jīng)采摘、晾茶、殺青、揉捻、提香、煸茶、炒茶、烘干等十多道工藝,每道工藝都極為講究,火候、手法必須拿捏到位,越是細節(jié)枝梢葉脈處更來不得半點馬虎。從采摘鮮葉到最終成茶,整個流程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得本末倒置,肆意忽略打亂。茶品質(zhì)的好壞,除了茶自身的生長外,就是做茶人心存對大自然的敬畏,用虔誠謙卑的心才能做出上等馬牛山茶。
對馬牛山茶足夠的尊重,泡茶是關鍵。泡茶的器皿、水質(zhì)、手法,都有講究。
馬牛山茶屬綠茶,泡茶器皿化繁為簡,使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即可。用玻璃杯泡茶,可清晰地觀察整個泡茶的過程,以及欣賞茶葉在水中的翩然婀娜。
要泡出一杯好茶,取水是關鍵。水,“天水”為上品,雨、雪,從空中“嘀嗒、嘀嗒”落下,飄飄然潤物無聲,不沾染一絲一毫世俗,通過容器搜集、過濾,只有這水無根之純粹,才能配得上極品馬牛山茶。然,竹葉上的露水次之,大山中的山泉亦可,最勉強也得是井水。若是自來水完全不應泡茶,加了漂白粉或氯氣的劣質(zhì)水泡茶,不僅茶湯渾濁,香味倍減,入口苦澀難以下咽,這種水泡茶是對茶的不尊重,褻瀆了茶的靈魂。
想泡出一杯好茶,除去水質(zhì)苛刻外,沖泡也是關鍵。茶葉不同,沖泡時所需水溫也不盡相同,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水溫去泡制。按照水溫和投茶入泡方法,可簡單分為上、中、下三段對茶葉進行泡制。馬牛山明前春芽,芽嫩,亦上段泡茶,水溫70°為佳,茶葉從上投入,徐徐泡發(fā);明后一芽一葉,雀舌,亦中段泡茶,先注入一半開水,水溫涼到80°,放入茶后再注入100°鮮開水,茶在杯中“展旗槍”;谷雨后兩芽一葉,毛峰,只有下段泡水,高水溫才能充分將茶的醇厚與甘甜激發(fā)出。用正確方法泡制出來的茶,色澤清冽,香氣馥郁清幽,能給人一片碧綠和靜心的享受。
喝茶,看似簡單,其實也大有學問??梢蝗霜氋p,亦可知己二人對飲,還能邀朋聚友眾人同品。一人獨賞得神,閑情雅致,心馳神往,無拘無束逍遙自在;二人對飲得趣,推心置腹談古論今,惺惺相惜,靈犀共達;親朋眾人共品得慧,開闊眼界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增長智慧。
最終,馬牛山茶在一壺裝滿“時光流年”天水輕柔的沖泡下,浮沉微瀾,洗凈歲月鉛華后水靜無波,偷偷地沉淀。沉淀下青翠靜謐,枝舒葉展,歸于平靜后,色澤清冽,香氣馥郁清幽,一切都變得簡簡單單。在品味甘洌后,淡然地去回味這大千世界幾許芳華,成就這一杯完美的馬牛山茶,才能給人一片碧綠和靜心的享受。
人生如茶,寧靜致遠?;厥组g,一抹夕陽映紅了天際。春到馬牛山,山上好景致,一壟壟茶園,一樹樹春花,放下紛繁的心緒,回歸自然的本真。微風輕拂,禪心入定,鼻闊處嗅到一縷馬牛山茶厚重篤定的暗香,指尖所及卻觸摸不到,隨斑駁的光影慢慢紛飛,徐徐漸飄漸遠……
本文內(nèi)容系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李 靖(蘆山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蘆山縣地方志編纂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