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用這些材料做出各種東西,紅高粱課可有意思了”!
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第二小學的課后服務課堂上,五年級學生楊詩雅正專注地用高粱桿和麥稈制作著農家小院模型。
音樂教室里,學生們在專業老師指導下認真練習手風琴、口琴、大鼓等樂器基本。
“以前放學就回家寫作業,現在能學自己喜歡的課程,感覺特別充實!現在我能自信地給爸爸媽媽表演了!”三年級學生蘇梓豪驕傲地說。這些都是該校落實“雙減”政策,創新開展課后服務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金鳳區第二小學嚴格按照“5+2”課后服務模式,堅持“學業鞏固+全面發展”雙軌并行。在學業輔導方面,實施分層教學,注重思維引導;在素質拓展方面,則聯合社會資源,開設30余門特色課程,內容涵蓋傳統體育、《紅高粱》非遺文化、說學愛享等。豐富的課程設置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為保障課后服務成效,學校還建立了家校聯動機制。通過定期舉辦課程成果展、家長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直觀了解孩子成長。據金鳳區第二小學副校長沈艷玲介紹,為確保課后服務質量,學校每學期都會以開展興趣問卷、班會討論調查等形式,精準調研學生需求,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融合,設計課程內容。同時,學校還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對課程實施效果進行精準評估。該校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家長滿意度持續上升。未來,學校將繼續優化課程體系,計劃將課程內容延伸到AI人工智能項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據了解,金鳳區屬初中7所,小學30所,在校生58172人。高效開展課后服務,學生需求有效滿足。根據教師和學生及家長雙方自愿為原則,積極推進“5+2”課后服務模式,確保課后服務與正常上下班時間有效銜接。建立家長申請、班級審核、學校統一實施的工作機制,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課后服務,目前已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實施“1+X”課時分配模式,第一時段完成作業和答疑輔導,第二時段組織綜合素養拓展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課后服務社團活動設置衍紙畫、砂紙畫、水墨畫、黑白創意畫、舞蹈、合唱、口風琴、韻律操、flash動畫等百余種素養課程,增長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