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上酒
編輯 | 陳維賢
設計 | 蝶哥
2025 年,電商的增長邏輯正在悄悄改變。
在“穩存量+搶增量”的發展階段,“優質供給”或是商家在紅海中突破利潤桎梏、獲得長期增長的關鍵。相應的如何通過供給端與需求端的變革,打造一個讓商家、消費者、平臺三方共贏的健康電商生態,是電商平臺下個階段面臨的全新課題。
運營社觀察到,自 2024 年下半年開始,拼多多便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商家側的改革政策,例如「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牽頭孵化了一大批符合“優質供應”條件的商家。
而在 2025 年,拼多多再度加碼,在 4 月 3 日宣布推出了“千億補貼”計劃,并陸續落地了首批利好商家的惠商政策,補貼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那么在拼多多的這波平臺政策紅利中,會有哪些商家從中受益?商家又該如何借力實現增長?今天運營社就來聊聊這些 。
01
2024 年新入駐商家,在拼多多日均訂單已過萬
在運營社看來,這輪“千億補貼”的相關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對去年扶持計劃的延續。同時,補貼對象不僅僅聚焦于頭部商家,中小商家也開始成為重點。
那么具體而言,哪些商家會在平臺補貼中受益?通過對 2024 年已經在平臺扶持政策中受益的商家案例觀察,或許能夠從中找出一些答案。
比如「蝦前輩」,便是一家在 2024 年 9 月剛剛入駐拼多多的新晉品牌,主營鮮蝦、帶魚、帶魚段等新鮮海貨產品,總部設在江蘇連云港。
幸運的是,在入駐初期,「蝦前輩」便踩到了平臺紅利,在拼多多的“百億減免”系列舉措下,基礎技術服務費的下降,以及推廣服務費的返還,這都為店鋪創立初期節省了大量成本。
9 月份,恰逢秋季海鮮銷售高峰,「蝦前輩」的銷量迅速增長,并吸引了官方的注意,在官方的扶持下,「蝦前輩」在 2025 年貨節期間的店鋪日銷量成功突破萬單。
商家會根據皮皮蝦的品質進行分類,進行差異化的產品設計
據主理人周炳坤表示,下一步他的目的是要拿到拼多多的“黑標”認證,他認為,連云港的海鮮資源很豐富,但始終沒有品牌商家出現,而拼多多的“黑標”認證,可以很大程度上打響連云港水產的知名度。
而對于這類產品質量上乘、有潛力的商家,拼多多官方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除了前面提到的費用減免外,拼多多還會為其提供 1V1 的深度指導與資源對接,全面提升商家的運營能力。比如,借助店鋪保證金門檻的下調至 0 元,有能力的水產商家就可以通過店群模式,豐富品類供給,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做精細化運營,提升自己的生意和利潤上限。
除了周炳坤提到的“黑標”以外,拼多多還推出了“星級店鋪”、“回頭店好客”、“官方認證”等品質指標,用平臺的權威背書提升店鋪的品牌形象,在商家得到這些資質認證后,平臺會通過集中的曝光和補貼,助力優質商家脫穎而出。
而山西文水主做牛肉產品的「途象」,便是“黑標”商家政策下的受益者。在山西文水,常駐人口只有 37 萬,卻擁有著 3500 家肉牛養殖場,年出欄量達二十七萬頭。
早在 2019 年起,就有文水的牛肉商家嘗試在拼多多做店鋪,可奈何品牌知名度上不來,同樣是一斤牛肉,隔壁平遙有國家地理標識的牛肉能賣到 90 多塊,但文水的牛肉只能賣 60 塊。
為了提升文水牛肉的品牌知名度,文水商家李詩宣創立了品牌「途象」,斥資十幾萬對經營中的工序、冷鏈、物流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升級,并于 2024 年 8 月成功拿下黑標,得到了官方的流量傾斜,復購率提升了 20 多倍,當年銷售額直逼 1.5 億。
「途象」升級的低溫冷庫加工廠,可以更好的保障牛肉口感
李詩宣曾表示,正是在拼多多的官方補貼下,他才省出了大量成本,用于做經營升級,僅“推廣服務費返還”一項,就能為他一年省下幾十萬的費用。而他又將這筆錢用在了產品升級上,迎合了拼多多“優質供應”的政策趨勢,在拿下了“黑標”認證后,成功得到了平臺的流量傾斜,從而實現了爆發增長。
據運營社觀察,在 2024 年拼多多的“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下,像這類入駐時間不長、但業績迅速實現爆發的商家案例在拼多多還有很多。
比如「海蒂的花園」在 2024 年 1 月加入拼多多,因賽道小眾且產品優質,迅速得到了官方的扶持,陸續拿下了“黑標”、“官方認證”、“回頭客好店”等多項認證,日均訂單迅速突破 500+;廣東惠東的女鞋廠家,也在拼多多的支持下在 2024 年冬天完成了一波“產業升級”,通過拼多多的消費數據支持,以及惠東產業鏈的整合下,推出了女性用戶更青睞的“加絨勃肯鞋”,單日出貨量達到了 1.5 萬雙。
在“新質供給”的政策加持下,惠東女鞋成功完成了產業升級
通過以上商家案例可以看到,商家在平臺補貼中主要有兩大獲益點,其一,用平臺補貼減輕運營負擔,其二,通過官方資源扶持符合“優質供應”標準的商家。
在減輕商家的運營負擔層面,拼多多選擇了從技術服務費、推廣服務費返還、保證金下降等多角度進行全方位的減負,包括在“電商西進”政策下,運費的減免使得商家打開了西部市場,幫助商家實現了生意增量。
但正如“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幫助商家打造“優質供應”,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下單,獲得長期的利潤,才是拼多多的最終目的。比如在“惠東女鞋”的案例中,便是拼多多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反哺上游生產端,幫助商家打造趨勢新品,并依托平臺之力對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的全鏈路支持,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而在 2025 年全新推出的“千億補貼”當中,運營社判斷,無論是在運營成本減負,還是在“優質供應”的扶持,拼多多都會進一步加碼,政策紅利會覆蓋更多的產業帶商家與優質商家。
02
2025 年,拼多多商家增長方向很清晰了
在存量市場的競爭中,商家的 GMV 絕對值不再是平臺判斷優質與否唯一標準,如何延長商家的 LTV(價值周期),才是打造長期健康電商生態的關鍵所在。投入“優質供應”便是平臺構建新生態的重要方向,對商家而言借助平臺補貼,也是一種實現增長的密碼。
在這波拼多多的“千億補貼”的政策中,運營社認為有三個扶持重點值得商家關注。
1)借助經營端的降本補貼,商家可有“余力”進行產品升級
其一,技術服務費再度下調。在 2024 年的“基礎技術服務費”下調基礎上,拼多多此番又對“百億補貼”技術服務費進行了大幅下調。在 2024 年的那波下調中,已有不少商家表示可以從該項政策中節省幾十萬費用,而“百億補貼”技術服務費的再次下調,無疑是對該項紅利的又一次疊加。
早在 2024 年,拼多多便下調了“先用后付”的技術服務費
其二,部分類目店鋪保證金下調。在對“國補”政策的響應下,拼多多大幅下調了「二手數碼」、「大家電」兩個細分類目的店鋪保證金,拼多多宣布可從最高 20000 元最低降至 500 元,大幅降低了商家的經營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商家的現金流壓力,值得相關商家重點關注。
圖源:億邦動力,拼多多二手電子店鋪保障金下調的具體政策
其三,跨境中小電商轉向補貼。在國內電商市場趨于飽和的現狀下,跨境電商成為了拼多多的重要增量,而在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下,中小商家的出海之路挑戰也越來越多。因此在拼多多官方的口徑中,承諾會對跨境中小商家進行專項補貼,至于后續的落地動作,值得跨境商家從業者重點跟蹤。
其四,“電商西進”政策持續深化。在 2024 年的政策中,拼多多已經推出了“中轉倉”政策,減免商家對偏遠地區郵寄費用,覆蓋了近 1 億消費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訂單量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而在 2025 年,該政策紅利將持續釋放,有助于商家打開更廣闊的西部市場。
運營社認為,隨著商家費用端的持續減免,商家的操作空間可以越來越多,也使得商家更有底氣去把費用投入在產品的研發與升級上面。
比如前文提到的文水牛肉品牌「途象」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將節省的成本反哺至產品的創新研發、質量提升上,從而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并拿到官方推流,形成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正向增長,值得商家模仿與借鑒。
2)消費端加大補貼,商家優質商品更易爆發
站在商家視角,在提高產品“質價比”的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客單價的上漲,而這會客觀上帶來一定的用戶流失,對于商家而言是個難題。
因此,在“千億補貼”系列政策中,拼多多推出了「100 億商家回饋計劃」,平臺將先后通過“百億消費券”、“百億加倍補”等活動資源,以平臺補貼的方式反哺商家,提升優質商品的成交率。
拼多多的「百億商家回饋計劃」,目前已經登陸商家系統
比如在“國補”政策下,拼多多推出了“折上折”補貼直降,在“國補”的基礎上再進行折扣,目前已覆蓋了 20 個省份,帶動商品銷量增長了 30 倍以上。平臺還將對標“國補”價格力度,將補貼范圍擴散至日用百貨等類目,讓更多商家可以享受到“國補”帶來的市場增量。
拼多多“國補”專區,部分地區可享受“折上折”優惠
運營社認為,在平臺的官方消費補貼下,有利于促進消費者對優質商品進行下單,平臺正在分擔商家的嘗試高“質價比”商品的試錯成本,幫助商家更好的完成“優質供給”升級。
3)官方保障商家權益,商家可穩穩賺到每一分錢
運營社觀察到,在今年 1 月份,拼多多官方成立了「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由拼多多執行董事、CEO 趙佳臻親自帶隊,集中收集商家反饋意見,優化商家的運營服務體驗。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拼多多官方成立了「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
「途象」創始人便在采訪中提及,在“商保會”的“異常訂單申訴”服務下,店鋪的大半異常訂單都能夠通過申訴,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店鋪的運營口碑,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建設。
除此以外,“商保會”還為商家提供了“低價風險預警”服務,以平臺視角規范商家的惡意低價行為,助力建設更加健康的商家運營生態。
不難看出,在拼多多“千億補貼”是針對“優質供給”在供需兩端的全面發力,建議商家緊跟平臺政策風口,持續提升經營質量,持續投入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乘風借力實現增長。
03
“千億補貼”的拼多多,正在成為商家增長新引擎
在運營社看來,2025 年將是電商平臺進行“結構升級”的重要關口,“以價換量+以量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優化產品供應、提升產品質量,將是商家在下一輪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正如趙佳臻所描述的那樣,在未來幾年,“高質量發展”將是拼多多的核心戰略目標,拼多多下一步要構建的,是一個用戶、商家、平臺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只有在共贏的生態下,拼多多才能更好的發揮平臺型企業的社會效能。
處在后紅海的競爭階段,電商行業已經在進行著緊鑼密鼓的內部淘汰,劣質商家將會被逐步淘汰,而拼多多的“千億補貼”更像是一劑“催化劑”,加速了這場篩選的進程。
從案例中也能看到,現在從拼多多做生意,入駐時間長短、規模大小并不是扶持的篩選標準,只要是符合“優質供應”條件的優質商家,即使入駐平臺只有短短幾個月,也能被平臺迅速發掘并實現爆發。
因此,處在這場“結構升級”的關鍵節點下,商家將在政策紅利下迎來全新的增長引擎,商家現在選擇加入這場升級浪潮,正是捕捉增長風口的好時機。
PS.如果你也對此話題感興趣,歡迎掃碼加入電商運營交流群,和更多懂行的伙伴們一起探討~
更多運營干貨
「品牌對話」| | | | | | | | | | | | | | | | | | |
「品牌觀察」| | | | | | | | | | | |
「平臺運營」| | | | | | | | |
「運營方法論」|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