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戰急速升溫,美國單方面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 34% 大幅提升至 125%,這一極具挑釁性的舉措,瞬間打破了原本就脆弱的貿易平衡。緊接著,中國迅速做出反制,同等幅度上調美國進口商品關稅。一時間,貿易的 “戰火” 熊熊燃燒,全球經濟格局也隨之震蕩,而國內民眾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了房價之上。大家心中都縈繞著一個沉甸甸的疑問:這場貿易戰的升級,會給本就處于微妙調整期的房價帶來怎樣的沖擊?普通人又該如何在這場經濟風暴中,守護好自己的財富與生活?
自 2022 年起,我國房價便已踏上調整之路,諸多利好政策的持續發力,才勉強維持著房價的相對穩定。然而,貿易戰的再度升級,無疑給本就敏感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新的變數,極有可能加速房價調整的步伐。
貿易戰打響后,眾多出口企業首當其沖,運營成本急劇攀升,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被嚴重削弱。為了維持生存,許多企業無奈采取降薪裁員的措施。以蘇州的楊亮為例,他所在的出口企業計劃裁員 30%,他本人工資也被砍 20%,可每月 1.1 萬的房貸卻如泰山壓頂,讓他不堪重負。像楊亮這樣的出口行業從業者并不在少數,收入減少甚至失業,使得他們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只能擱置購房計劃。如此一來,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量必然萎縮,供大于求的局面愈發突出,房價下行壓力劇增。
貿易戰對不同城市的房價影響差異明顯。深圳、蘇州等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城市,由于出口行業人員收入減少或失業,二手房掛牌量如潮水般激增,購房需求卻急劇萎縮,房價下跌空間被徹底打開。而成都、武漢、西安等以內需為主的城市,此前房價已歷經不同程度的下跌,且貿易戰對其沖擊相對有限,未來房價下跌幅度預計會較為緩和。這種城市間房價的分化,也給購房者和投資者的決策增添了更多復雜性。
貿易戰還引發了國內通脹預期上升。我國每年從美國進口大量大豆、玉米、豬肉等農產品,貿易戰升溫使得這些進口農產品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國內物價水平整體上揚。不僅如此,手機、小家電、化妝品、藥品等進口商品價格也紛紛上漲,推動 CPI 指數上升。在此情形下,央行降息計劃受阻,甚至可能加息。而利率的變動與房價緊密相關,加息無疑會增加購房者的還貸成本,進一步抑制購房需求,影響房價走勢。
貿易戰爆發后,外資對國內樓市信心大減,紛紛選擇拋房變現,這無疑給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增添了新的壓力。一方面,貿易戰導致很多人收入減少,高房價愈發脫離民眾收入水平,房價泡沫面臨破裂風險;另一方面,國內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高達 40,二三線城市也在 20 - 25,如此高的比值意味著居民購房壓力巨大,房價回歸合理價值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外資的撤離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貿易戰升級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普通人該如何應對房價波動,守護自己的財富呢?這里給大家提供三條實用建議:一是剛需買房要謹慎,務必 “量力而為”,每月還貸金額最好控制在家庭收入的 30% 以內,避免因房貸壓力過大影響生活質量;二是投資炒房者應保持觀望態度,當前樓市風險增加,盲目入場很可能被套牢;三是對于此前貸款買房的家庭,若經濟實力允許,建議盡快還清房貸,落袋為安,減少潛在風險。
中美貿易戰升級給國內房價帶來的影響錯綜復雜,涉及多個層面。作為普通民眾,我們無法左右宏觀經濟政策和貿易局勢,但可以通過理性分析和合理規劃,盡可能降低風險,守護好自己的生活與財富。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