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和家屬總是會問,靶向治療跟免疫治療哪個更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梁曉華教授解釋說,二者的治療機制和適用人群存在差異,因此沒有“更好”,只有“更適合”。
靶向治療的原理是找到腫瘤所在靶點,精準打擊,通俗講就是一把鑰匙開對應的鎖,因此往往更直接起效。有的癌癥患者如果對靶向藥物敏感,通常幾周就會發現腫瘤縮小。靶向藥物有很多種,需要視每個病人的腫瘤特性而定。靶向藥物需與基因檢測相匹配,患者才能從治療中獲益。
腫瘤細胞很狡猾,會利用信號PD-1/PD-L1,偽裝成“好人”,欺騙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識別不出從而不作攻擊。這就需要通過免疫治療來阻斷PD-1/PD-L1,令免疫細胞能夠識別并攻擊腫瘤細胞。這個過程往往漫長,不過一旦起效,持續時間比較長;對于部分響應的患者,則會長期受益,甚至被治愈。但部分使用免疫治療的患者會出現“假進展”,通過免疫治療后復查CT顯示腫瘤較前增大,這種增大并不一定代表治療無效,需要專業醫生評估。
靶向藥物的一大瓶頸就是耐藥性,因此免疫治療的出現為癌癥患者帶來了“希望之光”。在精準治療時代,綜合治療方案的運用日益廣泛,如何在復雜的腫瘤微環境中,把不同藥物合理組織,進行綜合治療,以尋求最佳方案,值得業內不斷探索。
原標題:《新民·健康新知|扛起抗癌大旗,靶向治療vs免疫治療,誰更厲害?》
欄目編輯:郜陽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左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