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日)上午,四川最大的高鐵站——天府站鋼結構施工全面完成,為車站的按期投用奠定了基礎。
總臺記者 蔣林:就在今天早上,隨著最后一片鋼桁架吊裝到位,天府站的鋼結構工程全部完工,接下來將進入頂面安裝與站內建設階段,一座現代化的中國高鐵站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們走來。
俯瞰天府站 鋼筋鐵骨筑通途
雖然現在的天府站還沒有外立面,但是它的鋼結構,今天全部完工,也就意味著這座車站的鋼筋鐵骨已經全部完成,按咱們中國人的審美,“骨相”如此壯觀,未來的天府站肯定也不差。
天府站,是四川省目前第一個將高鐵站和周邊城市建設一體化設計的TOD項目,總建筑面積將會超過62萬平方米,車站本體將會超12萬平方米,建成之后的天府站將設有12個站臺,高峰時段可同時??看蟾?2趟高鐵列車。車站分為地上3層,地下2層。
空間開敞陽光灑 搖擺柱保障安全
天府站設有超10層樓高的挑高空間,這樣的設計可以在高峰時段人流比較密集的時候,緩解大家的心情。不過,如此巨大的挑高結構對安全性與承重能力提出了挑戰,而中國建設者給出了創新方案——“搖擺柱”。如果遭遇極端天氣或地震,搖擺柱可使頂面適度擺動,大幅提升建筑的抗災能力。這樣的設計方法也是中國建設者的發明專利。
鳳凰展翅新天府 綠電減排更低碳
另一個天府站設計的巧思——效果圖。天府站以“筑巢引鳳”為設計理念,就像是鳳凰的兩扇翅膀。在這當中有不同的顏色和材質,在中間以及南北縱向都有透光的膜結構,增加室內的自然采光,來讓它能夠更加的低碳環保。
與此同時,在大面積的頂面當中,主要的色彩是灰色和黑色,用黑色的部分雕刻出像羽毛狀的細節,其實它除了有美觀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黑色的部分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光伏面板,未來在天府站的頂面上將會總共安裝7380片的光伏面板,占到了屋面總面積的27%。在正常的狀態當中,一年它的總發電量就可以達到340萬度。作為一個使用綠電的公共設施,一年可以實現降碳減排2000噸。
用更加綠色環保的方式去對待地球,當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的時候,也是我們面對世界變化的一份信心之所在。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