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究竟要打到什么地步,雙方才會開始談判?特朗普對此表現出了極度盲目的信心。盡管這半個月的時間里,美國在關稅政策上頻頻收縮,又是暫緩,又是豁免,特朗普本人的口風依然很硬氣,覺得自己遲早能等來中國的電話。
白宮發言人就告訴媒體,總統對中美達成協議持開放態度,但應該是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而不是美國與中國達成協議。她還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和其他國家沒有任何區別,都是“想要美國的錢”。
【特朗普對中美談判有盲目的信心】
看得出來,在中美關稅戰中,美國只關注這一組參照物,在經濟關系上,自己是逆差國,中國是順差國,所以關稅戰的主動權只會在美國這邊。
這只是最膚淺的表象,順逆差并不能如實反映依賴關系,還需要其他變量進行參考。美國消費市場的龐大需求,恰恰只有中國才有能力滿足。美國想要在供應鏈上“去中國化”,甚至是“脫鉤”,卻沒那么容易。
所以我們就能看到,特朗普政府前不久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作出了關稅豁免。原因很簡單,美國相關企業極度依賴中國供應鏈,根本經受不起中美關稅戰的沖擊。特朗普必須照顧這部分群體的利益,更甚于貫徹自己的對等關稅。
【特朗普還在等中國“主動來談”】
美國自以為能靠關稅政策對中國極限施壓,可當中方對等升級時,這部分壓力很大程度上又回到美國頭上。
從特朗普近段時間的表現,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從策劃對等關稅,再到對中國極限施壓,特朗普已經陷入了一個嚴重的信息繭房,導致他對目前的形勢缺乏正確認知。
順帶一提,歐盟那邊和美國團隊談了兩個小時,作出了種種努力,嘗試了各種談判技巧,還是不知道,美國究竟想從關稅政策中得到什么。特朗普現在除了在社交媒體上喊喊沒有營養的口號,就再沒有更多動靜。
不僅如此,特朗普的智囊團在對華戰略上都嚴重對立,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這一點在這輪關稅戰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白宮發言人稱中國“需要美國市場”】
有些人表示,關稅是美國用來與中國談判的籌碼,中美仍有可能達成協議。這方面的代表,是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他也是特朗普內閣中,為數不多在貿易、金融問題上能被稱為“專業人士”的高層,目前在為對等關稅到處救火的也是他。
貝森特最近一次接受美媒采訪,表示中美經濟沒有必要徹底“脫鉤”,又暗示雙方可能在某個時間點“達成重大協議”,同時也承認,由于所謂“戰略競爭關系”的存在,與中國談判的難度,和與其他國家談判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別看貝森特對中美談判持較為溫和的態度,那也只是相對而言,因為他還是站在特朗普那不切實際的立場上,所以他再怎么釋放中美達成協議的信號,都不具備參考意義。
而另一批人則傾向于認為,特朗普準備通過關稅戰的方式,讓美國經濟走向“自給自足”,也就是推動中美脫鉤,比方說特朗普的關稅顧問納瓦羅,這就更不值得討論了。真打算自給自足,白宮那邊就不必反復強調,對中美達成協議持“開放態度”。
【貝森特對中美談判態度相對寬松】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還罕見對外放風,說美國已經通過中間人與中國進行了所謂的“初步接觸”,誰更想談一目了然。中間人的身份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很清楚,關稅戰再打下去,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中方的要求已經擺在那里了,解鈴還須系鈴人,美國需要先在取消對等關稅上邁出一大步,中美才存在平等對話的空間。
如今特朗普政府還在等中方主動打電話,堅稱“球在中國手里”,除了自欺欺人,再想不出其他的解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現在是“騎虎難下”,被自己的關稅政策架到了火上烤。中國的堅決反制,已經斷送了美國用關稅訛詐國際社會的企圖。
【盧特尼克稱,美國通過中間人與中國進行溝通】
特朗普短時間內又不能作出讓步,否則營造多年的政治人設瞬間就會毀于一旦。
更直白點說,一向好大喜功的特朗普,只能擺出一副要等中國主動上門談判的姿態,這樣他才能告訴美國人,在中美經濟關系中,自己靠著關稅大棒為美國爭取到了所謂的“主動權”。
事實證明,中國對這一套完全不買賬。特朗普要演獨角戲,那就悉聽尊便。即便已經不和美國玩加關稅的數字游戲,中方手里也不缺反制的政策工具,也有的是耐心和特朗普周旋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