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6日訊(記者 王晨 林堅)當全球市場風聲鶴唳,中國散戶不僅沒有恐慌拋售,反而看到投資機會,以“越跌越買”的姿態逆勢入場。
上述結論,不僅來自財聯社的一線調研,也有包括實際市場數據的支撐,還有包括對交易所的監管調研。
財聯社調查顯示,上周市場急跌期間,散戶開戶不減反增,互聯網渠道成主力軍,且與機構前期的拋出不同,散戶為主的小單資金上周單周凈流入超2470億元,對沖了機構資金流出。
券商的研究數據也對結論支撐,以小單(掛單額小于4萬)衡量的A股散戶資金凈流入規模重回高位。4月7日至11日一周凈流入2285.8億元,較前值增加1191.6億元,處于過去五年97%分位。
杠桿資金在動蕩市場中也呈現穩定性,兩融開戶量穩中有升,兩融業務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數量創階段新高,融資余額守穩1.8萬億大關。
一直被打著“追漲殺跌”標簽的散戶投資者,在市場這一波震蕩中,展現的是“聰明投資者”的本色,也是對這一輪國家穩市護盤的信心體現。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機構有控制倉位以應對市場調整的需求,賣出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也展現了一般投資者的投資定力。
散戶開戶踴躍,呈現四大分化點
記者上述結論的得出,來自券商的信息反饋,也有一線調查,也包括監管數據。與經紀一線業務人員深入交流后發現,盡管市場動蕩,但在系列穩市舉措之下,市場反而敏銳感受到了投資機會,并引發一波開戶熱潮。
有營業部員工向記者稱,“市場下跌最快的周一和周二,我們一方面忙于兩融追保,通知客戶兩融平倉風險,關注賬戶維保比例并及時補足保證金,這是市場急跌后的正常應對舉措;另一方面則忙著接待前來開戶的客戶。令人意外的是,此次下跌行情中開戶情況不僅沒有減少,甚至還有客戶咨詢買什么ETF抄底最合適。”
“最近來開戶的沒有減少,很多投資者看準波動調整下的投資機會,選擇抓緊入場”,也有營業部財富顧問向記者透露。還有券商柜臺人員提到,近幾日新開戶審核量并未減少,和過去一兩個月上漲行情時期基本持平。
記者就此情況,還采訪了多家券商總部經紀業務相關人士,同樣拿到了本輪行情下投資者開戶整體穩中有進的結論,但同時也體現出四點變化:
一是券商之間出現分化:記者廣泛調研了大中小券商發現,渠道完善,尤其是已布局互聯網渠道,同時品牌效應強的券商在本輪極端行情中開戶增長明顯。“上周投資者開戶確實有所增長,這很出乎意料。”上海某綜合型券商向記者透露。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些區域性中小券商,以及依賴傳統線下渠道的券商則未有明顯增長。有區域性券商的反饋是,開戶情況一般,甚至還出現了下降情況。一位中小券商相關負責人稱:“我們的互聯網渠道不行,不僅沒有吃到9·24紅利,也錯失了當下可能的機會。”
二是渠道之間分化:從開戶渠道來看,互聯網渠道成為主力軍。開戶顯著增長的券商談到,新增開戶大多來自互聯網途徑,并且以年輕群體為主。線上平臺的便捷性、信息的及時性以及豐富的投資工具展示,有效吸引了年輕投資者。
與之相比,傳統線下開戶渠道的吸引力持續下降,不僅開戶流程相對繁瑣,而且在信息傳播和客戶互動方面也難以與互聯網渠道抗衡。“傳統線下渠道很難了。”不僅是少數從業者的反饋,這也成為行業共識。
三是地域之間分化:地域上,投資者的開戶熱情存在明顯差異。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且金融資源豐富的地區,投資者開戶積極性高漲,開戶更熱情。這些地區的投資者對市場變化更為敏感,具備較強的金融投資意識,能夠迅速把握市場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
在調研過程中,記者發現,上海、深圳地區的券商一線從業人員給出了更為積極的反饋,即:上周在極端行情下,散戶開戶更踴躍、入金更積極。
相對而言,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金融市場活躍度不高的地區,開戶人數增長較為平緩,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四是開戶群體分化:年輕群體成為開戶的新生力量,他們借助互聯網便捷地獲取金融信息,對新的投資理念和工具接受度高,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在過去一周震蕩行情中開戶數量增長的券商透露,確實是年輕群體開戶更為積極。
華創策略研究數據顯示,此前一周(4/5-4/11),作為散戶主要入場渠道的同花順累計下載量達15.7萬次,較前值增加8.0萬次;東方財富下載量5.5萬次,較前值增加2.6萬次。這進一步印證了互聯網渠道的火熱以及年輕群體的積極入場。當然,不可否認的是,60、70甚至80后群體,對股市投資有需求的,早已開戶入市。
小單資金逆流而上,散戶也成股市“穩定器”
當機構資金因避險情緒流出時,散戶資金卻以“小單撬動大市”的姿態逆勢而動,也能成為股市的“穩定器”。
一組數據讓這一說法更有說服力。
Choice數據顯示,A股上周(4月7日至11日)小單資金凈流入2470.73億元,而大單資金凈流出1455.87億元,超大單凈流出913.1億元。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在市場波動期間,散戶投資者不僅沒有恐慌離場,反而抓住機會積極加倉布局。
華創策略研究進一步顯示,以小單(掛單額小于4萬)衡量的滬深兩市A股散戶資金凈流入規模重回高位。最近一周(4.7-4.11)凈流入2285.8億元,較前值增加1191.6億元,處于過去五年97%分位。
這一規模的資金流入,對穩定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股市因關稅政策陷入恐慌拋售的情況下,A股市場的散戶資金逆流而上,一般投資者信心的充分被調動。
資金流向的逆轉也打破了歷史規律。以往市場急跌時,散戶往往跟風拋售,但此次調整中,“越跌越買”成為新現象。某券商財富顧問透露:“此次股市震蕩散戶恐慌拋售的現象比較少見了,即使是抱著‘抄底’的想法加倉的客戶也非常理性。”
散戶逆勢上杠桿,兩融開戶穩定增長,兩融投資者數量創階段新高
在杠桿資金方面,A股市場同樣表現出良好的態勢。有券商相關業務人員告訴記者,兩融新開戶情況維持正常水平,甚至可以用“還不錯”來形容。這同樣在數據上得到強有力的印證。
據ifind數據顯示,從融資融券業務開展情況來看,上周個人投資者數量環比略有增長,尤其是4月8日當日環比變動創前兩周之最。4月8日至4月10日環比變動幅度均在萬分之3以上,而4月7日至4月11日兩融業務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數量也明顯高于前一周,4月10日一度達到了362996這一水平。
融資余額的變動更是市場信心的重要指標。經歷市場下跌后,融資余額并未如預期出現大幅下降。4月7日-9日呈現小幅下降后,4月10日出現逆轉回升,重返1.8萬億,目前基本穩定在1.8萬億左右。
融資資金期間買入額在4月8日降至1165.80億元后,4月9日和4月10日就回升到1400億元以上。4月9日后,市場信心企穩,融資買入額占A股成交額比重穩健回升。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杠桿資金在市場波動中保持穩定,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步加強。
“危機是機會”,從恐慌到冷靜,散戶信心重鑄
“中國股民不僅僅更冷靜,投資也更有章法。”多位券商一線員工不約而同提到這一變化。
有券商營業部人員談到,9·24行情之前,陰跌打擊了許多投資者的信心,幾乎每天都會有前來銷戶的客戶在回訪電話中無奈地表示,“不會再炒股了”“不會再碰股票了”。疊加9.24行情的啟發,加之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穩市舉措,讓散戶投資者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緊急拋售的少了,理性加倉、調倉的多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眾多個人投資者對中國股市長期向好充滿信心,面對市場波動表現出難得的冷靜與理性。他們認為,當前市場的波動是短期的,一是不會影響中國股市的長期向好趨勢,二是在國家強大的穩市力度下,是難得的布局機遇。
“每一次市場調整其實都是買點,國家政策也在全力支持資本市場發展。股民自然也有信心。”有接受采訪的投資者表示。
還有投資者表示:“市場調整,我覺得是個加倉的好機會,我也相信中國股市的韌性,國家也出臺了這么多利好政策,我對未來市場有信心。”
從“追漲殺跌”到“逆向布局”,在市場下跌時逆流而上,甚至成為股市“穩定器”,這是中國散戶正經歷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