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世界找不到稀土的特朗普,可能有點急眼了……
被中國的反制措施扼住命脈后,特朗普政府被曝計劃加大開采太平洋海底的金屬并儲存在美國境內,而該行為并不具備國際法支持。
據悉,87%美軍工供應鏈需經過中國稀土加工環節,例如每架F-35戰機就需消耗約417公斤的稀土材料,甚至特朗普剛剛宣布的美國六代機項目可能也要受到重大影響。據美媒近日報道,作為對特朗普政府向中國加征關稅的回應,中國日前對多種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涵蓋了對航空電子設備領域至關重要的資源,這可能會嚴重影響美國第六代戰機項目研發進展。
特朗普上月在白宮宣布,選定波音公司來執行生產美國第六代戰機項目,并將戰機命名為F-47。特朗普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先進、性能最強、殺傷力最強的飛機”。另據美國媒體報道,F-47將接替F-22成為美空軍第六代主力空中優勢戰斗機。預計整個項目總價值高達數千億美元,單機造價超過3億美元,僅工程和制造開發合同價值就超過20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被曝計劃在海底挖稀土
專家:開采技術尚未完善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指美國正計劃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加大開采海底金屬結核,并儲存在美國境內,以應對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的情況。
據報道,世界大多數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屬結核,這些像土豆大小的結核是在海底高壓下經過數百萬年形成的,富含鎳、鈷、銅、錳等金屬,這些金屬是制造電動汽車電池、軍工設備以及高科技產品的重要原材料。
美國媒體記者:它們為什么這么有價值?里面有什么?
加拿大迪普格林金屬公司首席執行官 杰拉德·巴倫:電動車電池(所需的元素)都在這塊石頭里,它其實是一塊美麗的多金屬結核。了不起的是,它里面富含鎳、鈷、銅和錳,而這些正是制造電池所需的東西。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為并不具備國際法支持。事實上,美國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礦的國際談判,而且它尚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專家表示:“特朗普團隊囤積太平洋海底金屬資源,可能是想控制相關海底可開采資源的區域,但目前海底開采礦產的條件還不成熟,除了天然氣、石油有少量開采外,其他海底資源開采技術尚未完善。”即使在成熟的地表開采,形成規模性生產效率也需要以10年為單位的籌備期。
精準打擊!87%美軍工供應鏈
需經過中國稀土加工環節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中國商品征收“對等關稅”兩天后,中國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至少有4種——釓、鋱、釔、鏑,被廣泛用于美軍的先進戰機的各種子系統和零部件。《紐約時報》13日稱,中國對稀土金屬和稀土磁體的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他們擔心這可能會導致這些礦產及相關產品出現供應短缺,而各公司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應急儲備規模差異很大,生產中斷的時間很難預測。
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隱身戰斗機為例,其電子戰系統、目標雷達和方向舵電機中,每架飛機需消耗約417公斤的稀土材料。統計顯示,美軍現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中,87%的供應鏈需要經過稀土加工環節。
澳新銀行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 丹尼爾·海恩斯:中國幾乎掌控了整個供應鏈,不僅擁有全球大部分稀土礦產量,更重要的是掌握著供應鏈中的加工環節,包括精煉、冶煉及制成可用部件等工藝,其全球市場份額約達80%至90%。
特朗普到處找稀土未果
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特朗普一直在滿世界找稀土。
今年2月,特朗普在白宮表示,他希望烏克蘭通過向美國供應稀土等資源換取美國對烏援助。特朗普說:“我們希望同烏克蘭達成一項協議,他們將用稀土等來換取我們給他們的東西……我們投入了數千億美元。他們擁有大量稀土。我希望確保稀土安全,他們愿意這樣做。”
當地時間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發表演講時表示,要求從烏克蘭獲得稀土、石油和“任何我們能得到的東西”,以收回投入烏克蘭的資金,“我認為我們非常接近與烏克蘭達成協議”。
然而,隨著2月28日特朗普與澤連斯基白宮那場爭吵,美烏礦產協議暫時擱淺。
當地時間3月3日,特朗普在白宮出席記者會時,特朗普還在念叨稀土,他表示美國與烏克蘭達成的礦產協議對美國來說是一筆“好交易”,美國需要稀土。
當地時間3月27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稱,一份草案副本顯示,特朗普政府已向烏克蘭提出了一項新的自然資源協議提案,該提案將使美國獲得更多烏克蘭的稀土。據悉,這項新提案不包括有關在俄烏沖突中提供具體的安全保障。
特朗普3月31日對記者表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想要就稀土問題與美國重新談判。特朗普當天表示,此前美烏就礦產協議進行討論時,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從未被討論過。
美國總統 特朗普:澤連斯基,我看到他想重新就稀土問題談判。實際情況是,我們就稀土問題達成了一項協議,一切都敲定了。
不過,據央視新聞4月12日消息,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國和烏克蘭官員就美國提出的一份美烏礦產協議舉行會談。央視記者獲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鑒于會談的“對立”氣氛,取得突破的前景渺茫。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試圖從俄羅斯獲得稀土。當地時間2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其也想購買俄羅斯土地上的礦產。“我希望達成協議,獲得俄羅斯稀土資源。”特朗普還稱,將在某個時候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
然而此后俄美進行了多輪談判,并未就稀土達成任何共識。
美智庫:特朗普關稅政策
將引發美國經濟滯脹
除了被中國反制,特朗普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近期遭到廣泛批評,并且引發美股、美債、美元行情巨震。
高盛、大小摩、花旗等華爾街多個巨頭對此發出了警告,稱美國經濟可能因此陷入衰退。拜登近日也公開怒斥特朗普,上任不到100天就造成如此大的破壞。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的半年度經濟預測數據顯示,在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下,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或陷入停滯,未來12個月陷入衰退的概率達40%。
該智庫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僅為0.1%,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將上漲4.0%,明顯高于去年第四季度2.5%的同比增幅。
牽頭這項經濟預測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教授卡倫·戴南當天在發布活動上說,受政策變化影響,美國經濟將出現增長停滯與通脹上升并存的局面。美國關稅政策將推高物價、蠶食實際收入、擾亂供應鏈并阻礙投資決策,而移民數量銳減將拖累美國潛在產出和需求增長。聯邦政府裁員及新設政府效率部引發的行政混亂,不僅未能實質性改善財政狀況,反而進一步加劇了政策不確定性。
戴南說,美國經濟面臨“重大下行風險”。若股市進一步暴跌、市場對美國財政管理喪失信心,或是通脹預期脫錨引發貨幣政策再度收緊,經濟疲軟態勢恐將加劇。
從全球來看,戴南認為,如果美國政府當前宣布的關稅政策基本維持不變,并引發報復性措施,很多國家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速將明顯低于半年前的預期。該智庫預計,2025年全球實際GDP增速為2.7%,2026年為2.8%,較去年3.2%的增速顯著放緩。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在發言中表示,當前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帶來顯著負面影響。他個人預測,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已升至65%。“我們正在經歷美國經濟政策體系的根本性轉變。”
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4月14日也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加劇了經濟衰退的風險,“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幅上升”。耶倫表示,在關稅政策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將不愿投資,這有可能引發 “嚴重的經濟衰退”。盡管如此,耶倫認為,美聯儲鑒于關稅帶來的通脹風險,將 “不愿” 降低利率。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CCTV4、財聯社、公開資料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