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業務專題培訓
3月27日,蘇州市農村合作經濟聯合會成功舉辦會員業務能力提升專項培訓。本次培訓以"政策賦能·科技強農"為主題,通過政策解讀與前沿技術應用的深度融合,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新動能。
市供銷社監事會辦公室主任、市農合聯黨支部書記周興國出席活動并作開班動員。培訓現場匯聚了市農合聯副會長陳海蓮、朱克,理事劉文君、惠振鋒等領導班子成員及會員代表共計50余人。活動特別邀請數字營銷領域專家、興鄉電商學苑創始人陳利兵進行專題授課,重點解析人工智能技術在農產品營銷中的創新應用。
在數字化轉型專題模塊中,陳利兵通過案例分析詳細講解了AI智能在用戶畫像構建、營銷文案智能生成、市場趨勢預測等方面的實踐應用。針對農村電商常見的內容創作難題,現場演示了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內容優化技術,展示了如何運用智能工具實現優質內容的快速產出與合規化重構,有效提升涉農主體的線上傳播效能。
市供銷合作總社四級調研員張信春出席開班儀式并作動員部署,強調要把握數字化機遇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江蘇蘇州干部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研究員陳述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趨勢進行專題授課,為學員解析政策導向與產業融合路徑。
本次培訓創新采用"政產學研"協同教學模式,吸引市農合聯領導班子及會員單位代表逾50人參訓。作為核心課程環節,興鄉電商學苑創始人陳利兵以《智能技術賦能農業全產業鏈增效》為主題展開深度教學,系統闡釋人工智能技術在農產品研發、生產、流通等環節的集成應用。
在理論教學模塊,陳利兵通過盒馬鮮生、拼多多助農項目等典型案例,拆解AI技術在消費需求畫像構建、種植方案優化、供應鏈智能調度等方面的運作機理。針對傳統農業市場調研周期長、數據維度單一等痛點,現場演示了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市場需求預測模型,展現數據驅動型產品研發的創新模式。
實踐教學環節重點聚焦智能營銷工具應用,參訓學員在導師指導下,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完成農產品宣傳文案智能生成,運用用戶行為分析系統制定精準推廣策略。市農合聯理事單位代表在模擬演練中,成功實現特色農產品線上營銷方案的智能化升級,平均方案制定效率提升300%。
此次研修班通過構建"政策解讀-技術解析-場景實訓"三維培養體系,有效提升了涉農經營主體的數字化運營能力。市農合聯秘書長透露,年內將啟動"智慧農經"培育計劃,聯合科技企業共建10個數字農業實訓基地,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農產品溯源、智慧物流等領域的深度應用。
興鄉電商學苑:打造數字農業人才培育新生態
作為國內領先的農村電商教育服務平臺,興鄉電商學苑構建"技能培訓+產業服務"雙輪驅動模式,形成三大核心業務體系:
【新業態人才孵化】
依托"理論+實操+陪跑"三位一體培育機制,開發涵蓋電商運營、直播策劃、短視頻營銷等12大課程模塊。獨創"田間直播間"實訓項目,年均培養5000名掌握選品策略、流量運營、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能的"新農人"。通過OMO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已幫助2.3萬農村青年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帶動縣域農產品線上銷售額年均增長45%。
【產教融合創新】
聯合多所高校共建"數字鄉村振興學院",開發"農產品電商經理人"認證課程體系。創新"縣域產業班"培養模式,針對霍山艾草、柳州螺螄粉、新疆葡萄等地理標志產品,定制供應鏈管理、品牌IP打造等專項課程,累計為147個農業特色縣輸送專業人才3800余名。
【產業振興賦能】
構建"培訓+供應鏈+渠道"全鏈條服務體系,與108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立戰略合作。通過"一縣一主播"培育計劃,自主研發"興鄉助農"數字平臺,集成產品溯源、智能選品、物流追蹤等功能,服務涉農企業4300余家。
興鄉電商學苑主要業務是以電商技能培訓為核心的鄉村振興服務機構,通過開展電商運營、直播帶貨等技能培訓,培育“新農人”,促進農村就業。聯合高校開展農業人才培訓,與全國近100個重點幫扶縣建立產銷對接,助推農村產業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