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共計有三家較為權威教育咨詢機構,即武書連、校友會和軟科。這三家機構每年都會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在國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甚至能引起高校的重視。
目前校友會已經發布2025年中國大學排行榜,而武書連通常都要在每年的六月份才正式公布,今天軟科已經正式公布2025年中國大學排名,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這三家教育咨詢機構里面,校友會的排名側重于學校的規模和綜合優勢,武書連則更注重于學校聲譽以及影響力等,軟科排名更側重于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指標,相對來說,大家更相信軟科版排名。
2025年軟科版排名設置有設置辦學層次、學科水平、辦學資源、師資規模與結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高端人才、重大項目與成果、國際競爭力共十個評價模塊,從37個維度進行評價。
因此,這份排名整體來說還是相對客觀,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內地高校過去一年,整體的科研實力和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情況。
2025年中國大學最新排名出爐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軟科最終排名對象共計1078所,其中公辦大學839所、民辦高校231所、中外合作辦學及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8所。分為綜合榜單、單項性榜單、非公辦大學榜單。
通過榜單情況來看,前10名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軟科版2025年中國高校10強榜單和2024年相比并沒有變化,只是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順序有所調整。華中科技大學2024年排名第8,如今退步到第9名,武漢大學則是剛好相反。
網絡上對于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位居前10名,歷來都是有爭議。但是從綜合實力方面來看,兩所高校確實也有這樣的綜合優勢,這點大家也必須要承認。
武漢大學當年合并武漢水利水電大學、武漢測繪大學以及湖北醫科大學等,自身學科體系已經相當完善,合并的這些高校都是行業頂尖特色名校,加上醫學方面的支持,自然會有很好的表現。
華中科技大學當年合并同濟醫科大學,使得自身的醫學實力得到明顯增強,這也為學校綜合實力的提升奠定基礎。相比于西安交大和哈工大等傳統的工科名校,華科的綜合性明顯更有優勢。
第11名到第20名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東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
這相比于2024年排名,北航由第12名進步到第11名,哈工大由16名進步到14名,東南大學由第13名退步到第16名,其余高校整體變化幅度不大。
北京科技大學位列全國第35名,屬于211高校取得的最好成績,其名次已經超過東北大學(37名)、蘭州大學(39名)、中國海洋大學(56名)等985高校。說明學校實力已經比肩985。
當然,也有許多211高校都跌出全國100強,比如太原理工大學(103名)、河北工業大學(109名)、大連海事大學(110名)、東北林業大學(113名)、東北農業大學(122名)。
這些都并非是當年照顧性的211大學,當初評選時都有較強的實力。但是經過20余年的發展,學校整體進步并不是很明顯,所以陸續被沿海許多雙非高校超越,導致被擠出100強。
反觀有部分西部地區的211高校最近這些年都陸續崛起,比如排名86的貴州大學、排名89的廣西大學、排名93的海南大學等,這些才是當年的照顧性211大學,如今實力都已經陸續實現趕超。
“雙非”高校在軟科版2025年大學排名當中,同樣表現得非常搶眼。表現最好的是排名62位的浙江工業大學,還有排名68位的深圳大學。兩所高校的綜合指標都很高,已經拿到中上游211高校水平。
還有江蘇大學排名82,福建師范大學排名87,揚州大學排名91,浙江師范大學排名92,南京工業大學排名94,廣東工業大學排名96,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排名97。這些都是評選第三輪雙一流的種子選手。
總體評價
2025年軟科版高校排行榜,和2024年相比沒有太明顯變化,主要趨勢是理工類高校的整體排名有所進步,無論是985高校還是雙非高校都是如此。這些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還有生源質量等都更可觀。
目前來說,競爭最激烈的是排名100-150名之間的高校,這個檔次的高校目前正得到各省教育廳支持,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建設,希望將來能沖擊雙一流,所以未來三年還會繼續進行“洗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