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很難吃到國際地緣的紅利。當俄烏沖突硝煙漸淡,俄羅斯市場還是中國企業的廣闊藍海么?隨著國際品牌可能的回歸,中國汽車品牌正迎來在俄羅斯市場的至暗時刻。
2025年以來,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整體下挫。2025年3月的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前十,有中國血統的拉達、Belgee和一眾中國品牌全部銷量下跌。跌幅最大的吉利和長安都在60%左右,拉達也下跌了超過36%。銷量第10名是重返俄羅斯市場的韓國現代起亞solaris,同比暴漲近800%,這也被視為俄羅斯汽車市場生變的風向標。
2024年,超過100萬輛中國汽車銷往俄羅斯市場,市占率接近70%,對此,俄羅斯方面準備出臺政策遏制中國汽車的海量涌入,比如征收高額的回收費等。
韓國企業當年通過保留回購權進行了巧妙的戰略撤退,從而保留了后手,如今已經開始重建俄羅斯汽車市場的韓國汽車供應鏈,現代起亞有望拿回之前高達16%的俄羅斯汽車市場占有率,甚至更進一步。
這既因為中國汽車品牌未能在2022-2024年的窗口期穩穩拿住俄羅斯汽車市場,反而爆出不少負面新聞,比如生銹嚴重等;也因為俄羅斯近期的產業政策暗地里給予了重新歸來的韓企以不小的優待——在俄羅斯官方看來,這并不是對東方盟友的背刺,而是他們的正常選擇。
俄羅斯消費者和商家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他們普遍對國際品牌的回歸報以期待,中國品牌并非不好,但經銷商并不適應中國品牌的嚴苛利潤和過于細致的考核指標,相比之下,做慣了俄羅斯和中亞生意的韓國企業所開出的條件顯然更優厚,而消費者而樂得多一些選擇。
與汽車市場情況類似的還有家電與移動設備市場,韓國企業均已悄然返回俄羅斯并逐漸有大動作,上述領域的中國品牌將面對壓力。
韓國企業已經重返俄羅斯市場,日本企業、歐洲企業、美國企業還會遠么?
從體量、消費觀念等角度看,俄羅斯市場有其特色,也因為特殊的地緣、地理因素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是中國企業理想的拓展地。
曾經的中國倒爺讓俄羅斯市場又愛又恨,也深度傷害了中國商品的品牌力,雖然中國汽車品牌如今的產品力已有相當的保障,但“向西看”已經刻進俄羅斯的基因,對方固有的偏見,可能讓中國企業多年深耕的俄羅斯市場再度投回日韓、歐美企業的懷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