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和《新唐書·卷八十五·列傳第十》均有記載:“武德四年三月,(王世充)率將吏降軍門,王(秦王李世民)受之,收王世充黨與段達、楊注、單雄信、楊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朱粲等十余人,皆戮于洛渚之上。”
王世充是主動投降的,所以被特赦為庶人,與其族徙于蜀,而單雄信卻直接擺斬于洛水之濱——自古“殺降不詳”,李世民饒了投降的王世充,卻一連殺了單雄信等十多人,朱粲“以人為糧”死不足惜,主動投降的單雄信被殺,李世勣肯定是痛徹心脾:“平洛陽,得單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貸死,必有以報,請納官爵以贖。’不許。乃號慟,割股肉啖之。”
據兩唐書記載,王世充單雄信在開城投降的時候,秦瓊和程咬金就在洛陽,并在戰斗中立有大功,秦瓊受封翼國公,程咬金受封宿國公,如果這二位新封國公出面的話,單雄信大概率會活下來。
秦瓊和程咬金跟單雄信的關系如何,他們為什么不出面營救,筆者前一段時間分析過,這里不再贅述,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李世民必殺單雄信的三個理由:他殺單雄信,跟兩家的個人恩怨無關,事實上李淵也不曾射殺單雄信的大哥——那都是演義小說的虛構,單雄信也不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總瓢把子,他早早就加入瓦崗軍,跟秦瓊只有仇恨而沒有交情。
秦瓊的老長官張須陀就是瓦崗軍圍殺的,而張須陀之所以被圍殺,是因為他突出重圍后又三番四次殺回去救仍在包圍圈里的部下,這才力竭身亡。
秦瓊程咬金不救單雄信,是因為他們沒有那么深的交情,李世民必殺單雄信,也不是因為單雄信不肯投降,而是另有顧慮,覺得單雄信不殺不行。
首先一點,就是瓦崗舊將實在太多了,如果這些人抱成團,還真是一股相當可怕的力量,李淵也好,李世民也罷,都不能不擔心尾大不掉——李密之所以降而復叛,就是認為已經降唐的瓦崗群雄會響應自己。
李密是武德元年臘月三十在反叛途中被殺的,秦瓊程咬金是武德二年二月陣前投唐的,單雄信武德四年三月投降后被殺的,搞清楚這個時間順序,我們就找到了李世民必殺單雄信的第一個理由:既要削弱瓦崗舊部的力量,同時也要殺雞儆猴。
李世勣之所以求情不成,是因為他身上的污點還沒洗清,根本就沒有資格救人——他在武德二年九月被竇建德俘虜并投降,而且還做了“大夏(竇建德自稱夏王,建號五鳳)”的官:“竇建德擒化及于魏縣,復進軍攻勣,力屈降之。建德收其父,從軍為質,令勣復守黎陽。”
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很多著名的瓦崗舊將都投奔了李唐,只有劉黑闥歸屬竇建德、單雄信依附王世充,而且都是不離不棄:竇建德被殺后,劉黑闥召集舊部繼續跟唐軍作戰,可是沒少殺唐朝兵將;單雄信守洛陽,差點要了李世民的性命。
我們細看兩唐書,就會發現單雄信兩次差點干掉李世民,一次是在戰場上被李世勣救了,一次是打獵途中遇伏,被尉遲敬德救了:“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尉遲敬德)從(秦王)獵于榆窠,遇王世充領步騎數萬來戰,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賊徒稍卻,敬德翼太宗以出賊圍。”
按理說李世民是很喜歡猛將的,他對秦瓊就是十分敬重,所以單雄信一次或兩次威脅到他的生命,并不是他動殺機的主要理由,而是單雄信“瞧不起”他,這是任何帝王英主都不能容忍的——后來明朝的劉基劉伯溫一直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完全信任,就是因為劉基曾拒絕朱元璋的招攬。
單雄信對李世民毫無敬仰之意,反而對王世充忠心耿耿,那么李世民就不可能像收服尉遲敬德那樣收服單雄信并引為心腹,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必須及早除掉,這就是李世民必殺單雄信的第二個理由。
所謂的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那不過是漂亮的說法。很多文臣武將的內心深處,并沒有太多的是非觀念,他們的慣常做法,是“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這也是一句漂亮話,說白了就是誰給的價高就跟誰干,單雄信在王世充那里已經是“大將軍”,也就是軍中第一將,李世民當時只是秦王,實在付不起“收購”單雄信的價錢。
李世民必殺單雄信的第三個理由,就是當時單雄信的風評并不好,“輕于去就”,也就是反復無常隨風倒,在忠誠度上有問題。
以免他站在太子建成或王世充余孽一邊,這就是李世民必殺單雄信的第三個理由:你能在“老主公”翟讓被殺后向“新主公”李密叩首乞命,然后在關鍵時刻捅瓦崗軍一刀,也就有可能降唐再叛唐,或者降我之后幫太子。
單雄信跟翟讓、李密的關系,史書中說得很清楚:“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李密殺害翟讓)讓部將徐世勣為亂兵所斫,中重瘡,密遽止之,得免,單雄信等頓首求哀,密并釋而慰諭之。”
單雄信“背棄”瓦崗,是不是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找機會替翟讓報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在李世民眼里,單雄信都可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第一,瓦崗舊將數量太多不好掌控;第二,單雄信“售價”太高,李世民買不起;第三,單雄信忠誠度不足。
有了這三個理由,李世勣就是把額頭磕出血,李世民也不會刀下留人,但是讀者諸君可能也會有另外的問題:李世勣、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這些后來的大唐名將,也都是降將出身,李世民能容得下他們,為何偏偏容不下單雄信?
我們細看史料就會知道,在李世民眼里,李世勣是一個聰明過頭的智勇雙全之將,而且也很會作秀,他跟單雄信的關系太過密切,如果單雄信真被他救下來,那么單雄信就只會忠于李世勣,而不會忠于李世民或李淵,李世民也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把人情讓李世勣做了。
說李世勣擅長作秀,我們再史書中也能找到依據:“勣前后戰勝所得金帛,皆散之于將士。初得黎陽倉,就倉者數十萬人。魏征、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皆游其所,一見于眾人中,即加禮敬,引之臥內,談謔忘倦。李密歸朝廷,其地東屬海,南至江,西直汝,北抵魏郡,勣統之……乃錄郡縣戶口以啟李密,請自上之。使至,高祖訝無表,使者以意聞。帝喜曰:‘純臣也。’”
李世勣是翟讓的老班底(韋城人翟讓聚眾為盜,勣往從之,時年十七),李密殺翟讓的時候,差點順手把李世勣也干掉,李世勣降唐,卻要把功勞歸于李密,這不是作秀是什么?
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降唐之前,是想到黎陽找李勣以圖東山再起的,結果被手下勸阻:“殺翟讓之際,徐世勣幾至于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
李世勣不求情還好,他這一求情,更堅定了李世民斬殺單雄信的決心,這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問題:如果秦瓊和單雄信真像演義小說寫的那樣是生死兄弟,他怎能不出面營救?如果秦瓊開口,李淵和李世民會不會給他面子?李世民能放過王世充,卻一定要殺單雄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