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中國由于工業基礎薄弱,因此在軍隊整體裝備水平遠遜于日軍,特別在坦克、飛機、大炮等重武器方面。不過在輕武器方面,中國軍隊還是有局部優勢,例如人均機槍擁有數量就超過日軍,今天跟大家具體說說。
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
先列一下中日軍隊雙方擁有的機槍數量。日軍當時主要裝備的機槍有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九六式輕機槍、九九式輕機槍和九二式重機槍,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型號的機槍但數量不多,例如大正三年式重機槍、八九式重機槍等。其中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產量為29000挺,九六式輕機槍產量為45000挺,九九式輕機槍產量為53000挺,九二式重機槍產量為45000挺。
對比之下,當時中國軍隊擁有的機槍種類非常繁多,至少幾十個型號,反正當時世界上能買到的都會去買一批回來,此外還大量仿制。以大家最熟悉的捷克式輕機槍為例,其原裝進口數量就在40000挺以上,仿制數量至少有80000挺,合計超過12萬挺(另一說多達16萬挺)。裝備量過萬的輕機槍也列一下,比利時FN公司1930機槍采購了16500挺以上,瑞士啟拉利輕機槍采購和仿制數量約11000挺,從日本采購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及仿制數量約10000挺(東北軍大量仿制裝備)。此外,抗戰后期加拿大通過租借法案向中國提供了布倫輕機槍約40000挺。
哈奇開斯輕機槍曾經是制式輕機槍
其他一些輕機槍數量也列舉一些,如法國哈奇開斯輕機槍購買了最少4000挺,丹麥麥德森輕機槍購買了3300挺,英國劉易斯輕機槍(當時國人稱其為“壯筒式機槍”)購買了3000挺,抗戰初期蘇聯援助了DP輕機槍5600挺和馬克辛-托卡列夫輕機槍1400挺,抗戰中后期美國援助了勃朗寧M1918A1式輕機槍8000挺。國軍各式輕機槍加起來,總數量至少有22萬挺!
至于重機槍方面相對少一些??箲鹎埃▏骈_斯重機槍購買了約2800挺,德國馬克沁重機槍采購了900挺(僅是國府與德國以物易物的采購數量),捷克ZB37重機槍采購了1000挺,英國維克斯重機槍也有一定的采購量(具體數據沒查到)。抗戰前重機槍產量,民二四式重機槍3500挺,三十節重機槍生產了超過4000挺,晉造三八式和三年式重機槍約1500挺??箲鸨l后,蘇聯援助了M1910重機槍1300挺,美國援助了勃朗寧M1917重機槍1500挺。八年抗戰期間重機槍總產量約20000挺,其中民二四式重機槍15000挺、三十節重機槍3400挺。
民二四式重機槍
綜合以上數據可知,中國軍隊擁有的機槍總數量明顯超過日軍。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日軍這些機槍并非都用在中國關內戰場,像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主要裝備關東軍和太平洋戰區的日軍。關內日軍以裝備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為主,只有少數精銳部隊才裝備九六式輕機槍,例如第十一軍。輕機槍方面,關內日軍擁有量估計不會超過30000挺,數量上遠遜于中國軍隊。
接著從軍隊具體編制上對比一下雙方機槍配備情況??箲鸪跗谌哲姵TO師團滿編2.5~2.8萬人(挽馬制師團2.5萬人,馱馬制師團2.8萬),配備輕重機槍600多挺。國軍步兵師(調整師)滿編1.1萬人,配備近400挺輕重機槍(其中重機槍72挺、輕機槍324挺)。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國軍步兵師人均機槍擁有量明顯高于日軍。
三十節重機槍
可能有人要說,當時中國軍隊也有不少部隊明顯缺乏機槍,1個步兵連未必有1挺輕機槍,例如八路軍和新四軍。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武器分配不合理,大量機槍庫存在后方,沒有發放到真正打鬼子的部隊手中??箲饡r期,國軍嫡系部隊機槍擁有量遠高于地方部隊,特別在戰損后。因為戰損后,嫡系部隊可以快速得到人員和裝備補充,而地方部隊很難,至于八路軍和新四軍基本靠繳獲——只能從鬼子/偽軍手中奪取機槍!
不過,雖然人均機槍數量多代表著輕武器火力更強,但并不代表戰斗力就強。為什么呢?因為抗戰時期,陸戰大部分的傷亡都是炮火造成的,身管火炮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支陸軍部隊戰斗力的核心標準,至于輕重機槍配備數量反而其次。日軍在火炮方面擁有壓倒性優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此外日軍一線步兵還大量裝備擲彈筒來克制機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