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子里面有名堂
下午三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T2航站樓。海關關員杜維第五次攔下那個拖著銀色行李箱的美國男人。男人穿著Visa黑色衛衣,頭上汗水順著金發往下淌。杜維檢查他的行李箱,看到居然是二十臺華為Mate60 Pro手機,手機包裝盒上的是英文標簽。
男人有點緊張,手里的登機牌掉在地上。他彎腰去撿時,杜維瞥見他手機屏幕上還有未關閉的TikTok直播界面——背景里是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熙熙攘攘的攤位,彈幕滾動著"求補貨"、"能代購掃地機器人嗎?"之類的對話……
杜維在海關干10年了,但還是第一次遇到美國人帶著成箱手機出境。更魔幻的是,這個叫杰森的男人,是位硅谷工程師,他的行李箱里,還塞著三盒景德鎮陶瓷茶具和五件李寧運動服。
二、打個“飛的”小意思
杰森的故事要從兩個月前說起。當時他在加州圣何塞的沃爾瑪超市,發現女兒最愛的迪士尼聯名書包價格從25美元漲到了45美元,他很惱火,質問店員,對方聳聳肩:"關稅漲了,中國貨現在比墨西哥產的還貴。"
那天深夜,杰森在TikTok刷到個叫"反向海淘"的直播間。畫面里,中國代購小姐姐正舉著華為手機:"家人們看好了!美國賣3000刀,中國退完稅才1200刀!"。此時彈幕里走馬燈似的滾動著美元符號,有美國網友留言:"能幫我帶十臺嗎?我出運費!"
杰森很驚訝,他算了一筆賬:往返上海的機票1200美元,買十臺手機能省下18000美元關稅,就算雇人帶貨,每臺凈賺800美元,這筆賬太合算了!第二天,他訂了五張機票——自己和四個鄰居拼單。
在浦東機場退稅柜臺,杰森舉著華為手機笑得很開心:"13%的退稅當場到賬!"不愧是硅谷工程師,他手機相冊里存著密密麻麻的比價截圖——大疆無人機在美國賣4500美元,在深圳華強北采購價加上退稅不到1500美元;義烏產的熊貓玩偶在美國沃爾瑪標價80美元,中國出廠價只要15元人民幣。打一次中國來回美國“飛的”,濕濕碎!
三、單身媽媽艾米麗
紐約長島的單身媽媽艾米麗,踏上飛機時還想起女兒的嘟囔。那天幼兒園家長會上,女兒捧著印著歪歪扭扭USA的粉色書包說:"同學們都有會發光的書包,我為什么沒有?"
艾米麗在亞馬遜搜了一天,發現所謂"美國制造"的書包其實是東莞產的貼牌貨,價格卻從25美元漲到了79美元。偶然點開的代購鏈接讓她驚呆了——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里,同樣的書包只要19.9美元,加上13%退稅還能再砍價。
"您知道現在美國媽媽群在傳什么嗎?"艾米麗在機場的星巴克里,舉著手機給她的閨蜜看代購攻略,"《如何用24小時玩轉義烏小商品城》——早上采購,中午打包,晚上直飛回美國。"她行李箱里除了二十個書包,還有五斤五香粉、十盒螺螄粉,"這些在美國亞馬遜上要賣50美元,中國批發價才300塊。"
四、退休教師卡羅爾
佛羅里達州的退休教師卡羅爾,拖著兩個28寸行李箱出現在浦東機場時,杜維差點沒認出來。三個月前她還在社區大學教美國人學中文,現在微信名改成了"中國通卡羅爾"。
"知道我現在最火的是什么嗎?"卡羅爾打開直播賬號,背景是杭州絲綢市場,"教美國人怎么挑真絲旗袍!"她展示手機里的訂單:洛杉磯客戶訂了30件蘇繡旗袍,西雅圖健身教練團購了50套太極服,連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都找她訂唐裝戲服。
卡羅爾的秘密武器是海關剛推出的"即買即退"政策。在南京路老字號綢緞莊,她現場辦理信用卡預授權,轉手就把退稅款轉給蘇州的裁縫鋪。"從挑布料到收到貨只要72小時,"她得意地晃著手機:"比美國亞馬遜的次日達還快!"
五、魔幻數據
杜維翻看最新的海關報表,不禁吃了一驚:2025年4月入境旅客攜帶商品總值同比激增300%,其中60%標注為"個人使用",但實際卻是流向全美各地的代購倉庫。驚訝的是,深圳口岸驗放的境外旅客退稅商品中,32%的電子產品標簽顯示產自廣東佛山。
杜維的值班師傅李科長,比劃著屏幕上的物流圖告訴杜維——從深圳華強北到香港機場,再到洛杉磯長灘港,原本需要30天的海運周期,現在通過"深圳采購-香港中轉-美國社區團購"的流程,48小時內就能完成通關。
更讓杜維驚訝的是查獲案例:有人把華為手機拆成零件,貼上"DIY套件"標簽過關;美國客戶要義烏商家在商品包裝印上"墨西哥制造";甚至有代購團把光伏組件偽裝成圣誕裝飾品運往得州……
六、關稅戰終章
這些活報劇的源頭,要追溯到三年前特朗普政府那紙關稅令。眼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45%關稅,白宮幕僚們仿佛以為中國貨在美國售價將翻倍,但他們沒料到中國制造的反應如此之快——華為用三年攻克3納米芯片,大疆把農業無人機賣到德州農場,李寧在紐約時裝周把漢服變成奢侈品。
如今在洛杉磯港口,堆積如山的集裝箱貼著"中國制造"標簽,卻要從墨西哥轉運入境。全美零售聯合會數據顯示,76%的小零售商因關稅利潤縮水,而中國中免集團的股價因入境消費激增上漲15%。更諷刺的是,美國海關查獲美國人“發明"的中國制造偽裝墨西哥貼牌"貨物激增217%,《紐約時報》稱:"這是美國商界集體叛逃!"
七、行李箱的新時代
現在經過浦東機場海關通道時,杜維總會多看兩眼那些拖著各式行李箱的外國人。他見過硅谷工程師在退稅柜臺前手舞足蹈,見過德州主婦舉著自拍桿直播掃貨,甚至見過美國國會議員助理偷偷摸摸往箱子里塞螺螄粉。
一天晚上,杜維在值班室刷到條視頻:他的“熟客”杰森在洛杉磯車庫里,正在拆開第十臺華為手機,背后貼著張泛黃的沃爾瑪小票。"十年前我在這買手機要花3000刀,現在哈哈……"視頻里他對著鏡頭洋洋得意:"我女兒的書包是中國制造的,掃地機器人是中國產的,連圣誕節裝飾都是義烏運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