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福州二環內的河南新村、環南新村等地塊拆遷工作進展順利,拆遷辦門口排起長隊,大多數居民都趕著封房簽協議。如此和諧的場景就讓一些謠言不攻自破,近兩年每逢拆遷總有一些流言蜚語,說補償標準偏低,拆遷還要賠錢。但無論嘴上怎么說,身體都很誠實。
在4月8日文章里我已給大家做了展示,如今這些老房子無人問津,平時二手房掛出去單價一萬也沒人買,臨近拆遷突然加價三千反而有人要。這事情看起來匪夷所思,不熟悉樓市的人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市場行情會變成這個樣子。實際上要搞懂這個問題,需明白其中蘊含的核心要義,即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房屋價值?
前幾年我已多次專文寫到衡量房屋價值的標準,考慮到有人或許忘了,有人或許沒讀,今天借著拆遷這事再進行一次全面闡釋。首先提出主要問題:我們平時去買普通住宅,該如何評估這套房子能值多少錢?答案非常明確,決定房屋價值最重要的是兩大要素,一個是地段價值,一個是居住價值。
其中地段價值很好理解,這地方位置好不好,在市中心還是郊區?所處地段直接決定了交通是否便捷,公共配套是否完善,在這兒生活是否方便。至于居住價值則包含了房屋建筑本身的方方面面,這房子大不大、新不新?戶型、朝向、樓層、通風、采光好不好?電梯多還是少?總的來說,就是住在里面舒不舒適。
至于其他外部因素,物業公司名頭響不響亮,劃片學校名字好不好聽,小區大門好不好看,樓盤名字是土是洋,地下車庫是水泥是環氧等等。這些都屬于次要因素,并不會給你的生活居住帶來多少影響。你固然可以多花錢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也要明白這筆錢本可以不掏。
之所以今年會出現二手房降價沒人要,快拆遷漲價反而能賣掉的怪現象,正是因為這些老舊小區的房屋價值并非輕而易舉就能兌現。在房價猛漲,樓市火爆,購房人頭腦發熱的年代,即使舊房售價也高,有巨大的成交量為保障,兌現價值并不困難。
等到樓市涼透價量齊跌,當年不惜代價買房的人都被死死套在山頂上,剩下的頭腦冷靜下來,就會發現上述兩項要素缺一不可,而老舊小區則缺了一半,那就是居住價值實在太差,除了地段就只有地段。
然而你家地段固然好,人家地段也不差,隨著福州城市快速發展,那些新開發的城區不僅房子很新,配套和環境也又新又好,醫院學校公園文化場館地鐵站,老城什么都有,新城同樣不缺。
歸根到底,地段可以隨著城市發展而變好,居住屬性卻只能隨著時間推移而變糟。有些人或有意或無心,遺忘了很重要的一點:房子是會折舊的。平時稍微有看新聞都該知道,老舊小區麻煩事有多少。與2018年樓市最后的頂點相比,時光又過去了七年。在此期間臺風地震時有發生,老舊小區更加破敗,居住價值越來越低,直接導致地段價值無法兌現。
倘若不是遇上拆遷,這些老房的地段價值只能停在嘴邊。正如4月8日文中寫到:環南新村區位補償價高達12864元/㎡。看到“高達”兩個字,有人感到難以理解,在他們腦海里還認為那地方處在二環內位置很中心,這么好的地段才賠這么一點,你竟然還嫌補償單價高?
現實中總歸是明白人多,所以我們才看到多數業主秩序井然排著長隊簽協議,人家知道干干脆脆早點搬遷可以獲得更多獎勵。只有極少數人抱怨來抱怨去,試圖把“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的好事說成是自己吃了虧,其實無非是想多要一點補償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