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和避免不必要糾紛,以下案例中當事人姓名及其他信息均為化名,若有雷同請聯系我們予以撤銷。
一、案件梳理
(一)當事人信息
原告:張建國(被繼承人長子,隨父姓)
被告:張建軍(被繼承人次子,隨父姓)
被繼承人:王秀英(原告、被告之母)
(二)案件背景
王秀英與前夫張志強(1987 年離婚)育有兩子張建國、張建軍。2000 年,王秀英通過房改購買一號房屋(海淀區),登記在自己名下。2015 年 10 月 15 日,張建國與張建軍簽訂協議,約定王秀英去世后,一號房屋由張建國繼承 3/4 份額、張建軍繼承 1/4 份額。2022 年王秀英去世,未留遺囑,張建國訴請按協議分割房屋,張建軍以協議無效、自己盡主要贍養義務為由抗辯,要求法定繼承并多分份額。
(三)關鍵事實與證據
房屋權屬:
一號房屋系王秀英2000 年通過房改購買,登記在其名下,雙方均認可為其個人遺產,可上市交易。
原告主張:1991 年拆遷時自己為安置人之一,1998 年出資使用母親工齡購房,實際對房屋有貢獻。
爭議協議:
2015 年協議第 4 條約定:“母親王秀英遺產(一號房屋),四分之一歸張建軍,四分之三歸張建國”,有雙方及四位見證人簽字捺印。
被告抗辯:協議在被繼承人生前簽訂,處分繼承期待權無效;自己被迫簽字,且因盡主要贍養義務應多分10% 份額。
贍養證據:
被告提交:開支明細、護工合同、陪伴照片等,證明自己承擔主要贍養義務。
原告提交:護理支付收據、扶養交接書,證明自己亦履行贍養義務。
鑒定意見:
一號房屋現值511.06 萬元,雙方無異議。
二、爭議焦點
(一)繼承期待權協議是否有效
原告主張: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對繼承期待權的處分不違反法律規定,應屬有效。
被告抗辯:繼承開始前處分遺產無效,協議內容顯失公平且非真實意思表示。
(二)繼承份額應按協議還是法定繼承
原告主張:按協議約定,自己占3/4 份額,支付被告折價款 127.765 萬元。
被告主張:協議無效,應按法定繼承均分,自己因盡主要贍養義務應多分至60% 份額。
(三)贍養義務是否影響份額分配
原告認為:雙方均履行贍養義務,無證據證明自己未盡義務,應按協議執行。
被告認為:自己實際承擔更多贍養責任,依據《民法典》應適當多分。
三、裁判結果
房屋權屬與分割:
一號房屋由張建國單獨繼承所有,張建軍配合辦理過戶手續。
張建國向張建軍支付房屋折價款127.765 萬元(按 1/4 份額計算)。
駁回其他請求:
被告主張協議無效及多分份額的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四、案件分析
(一)繼承期待權協議的效力認定
根據《民法典》第130 條、第 132 條:
張建國與張建軍作為法定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遺產享有繼承期待權,可通過協議自由處分該期待利益,只要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即有效。
協議簽訂時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內容未損害被繼承人或第三人利益,且有見證人簽字,應認定為真實有效。
(二)協議分割與法定繼承的優先性
《民法典》第1123 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strong>
本案中協議雖非遺囑,但屬于繼承人對繼承份額的預先約定,性質為民事合同,在無遺囑的情況下,該協議作為雙方合意應優先于法定繼承適用。
(三)贍養義務的舉證責任分配
被告主張多分份額需證明自己“盡主要贍養義務”,但其提交的證據僅能證明履行了部分贍養義務,未形成明顯優勢證據。
原告提交的證據顯示其亦履行了贍養義務,雙方贍養程度無顯著差異,故不適用《民法典》第1130 條 “多分” 規則。
(四)顯失公平與意思表示瑕疵的抗辯
被告未提供證據證明協議存在脅迫、欺詐或重大誤解,僅以“家庭和睦” 為由主張非真實意思,不符合《民法典》第 148 條、第 150 條的撤銷情形。
協議約定的份額分配系雙方自主協商結果,無證據證明權利義務嚴重失衡,不構成顯失公平。
五、勝訴辦案心得
(一)協議合法性的充分論證
聚焦“繼承期待權可協議處分” 的法律屬性,援引《民法典》民事權利處分規則,證明協議效力不受 “繼承未開始” 影響,突破被告 “提前處分無效” 的抗辯。
(二)證據鏈的針對性構建
原告提交協議原件、見證人證言、出資證明,形成“協議真實有效 + 實際貢獻 + 贍養履行” 的證據鏈,削弱被告 “顯失公平” 主張。
對被告的贍養證據,通過提交己方履行贍養義務的證據,形成對抗,降低被告“多分” 主張的可信度。
(三)法律條款的精準援引
針對被告的法定繼承抗辯,直接援引《民法典》第1123 條,強調 “有約定從約定” 的原則,優先適用協議分割而非法定繼承。
在反駁“協議無效” 時,結合第 130 條 “民事主體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強化意思自治的法律依據。
(四)執行可行性的預先考量
原告主動證明自身具備支付折價款能力,法院據此判決房屋歸原告所有,避免因被告無支付能力導致的執行困境,提高裁判可操作性。
本案啟示:在繼承糾紛中,繼承人對繼承期待權的協議約定具有法律效力,需重點證明協議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同時,對贍養義務的舉證需形成優勢證據,避免僅以“履行部分義務” 主張多分份額。合理運用民事權利處分規則,可有效突破法定繼承的默認分配原則,實現當事人合意的優先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