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杜卓濱
4月16日,2025沐川紫茶推介暨茶文化研學季活動在四川沐川縣文化中心廣場開幕,沐川縣特色茶產品紫茶上新。
記者從推介會上獲悉,目前,該縣紫茶種植面積已達20000畝,投產面積5000余畝。預計今年紫茶產量可達15噸,產值超2.7億元,其中品質好的獨芽,每斤上萬元。
沐川紫茶。杜卓濱 攝
“茶者,紫為上。”據沐川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沐川紫茶經濟效益顯著,與其自身較高的花青素含量有關。經中國茶葉研究所檢測,一款紫茶的新梢及每克干茶的花青素含量高達24.8—32.4毫克,約為普通綠茶的300倍,獲農業農村部新品種授權和新品種登記證書,沐川也因此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紫茶之鄉”的美譽。
“紫嫣”品牌的紫茶花青素含量約為普通綠茶的300倍。杜卓濱 攝
沐川紫茶。杜卓濱 攝
據介紹,沐川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森林覆蓋率高達78.83%,素有“天然氧吧”“綠色明珠”美譽。近年來,沐川縣把紫茶作為優勢特色產業進行重點培育,通過建設生態有機茶示范園區,推動紫茶種植朝著產業化、標準化邁進,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加速紫茶新品種、新產品研發,進一步拓展品牌影響力,推動沐川紫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整個茶產業方面,沐川每年投入超1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及品牌推廣,將茶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貼息支持范圍。當前,沐川建成種質園、品比園、母本園、苗圃園、示范園配套的茶樹良繁基地2000余畝。建成省級現代農業茶葉萬畝示范區5個,累計推廣茶園綠色防控面積5.6萬畝,建成標準化機采茶園面積5.2萬畝,有機、綠色食品基地1萬畝,出口歐標茶葉備案基地2萬畝,著力打造國際優質生態茶產區,推動茶產業鏈向高端化、國際化邁進。
推介會上,沐川縣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共建的“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沐川縣政府與中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茶樹品種研發、技術轉化、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
沐川縣政府與中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杜卓濱 攝
推介會后還開展了斗茶比賽、茶旅研學啟動等活動,融合音樂、茶席、茶藝等元素,展現茶文化的多樣性與藝術性,將紫茶的“珍稀、有機、富硒”特質演繹得淋漓盡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