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戴云
4月16日,應急管理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下簡稱《總體預案》),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局長范朝暉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該預案在應急預案體系中處于統領定位,適用于黨中央、國務院應對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工作,指導全國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局長范朝暉。圖片來源:應急管理部官網
據介紹,應急預案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部門、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為依法、迅速、科學、有序應對突發事件,最大程度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而預先制定的方案。
2005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實施以來,在推動建立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防范應對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范朝暉表示,近年來,應急管理實踐不斷豐富,各類風險耦合、鏈發對應急指揮體系、信息報告、協調聯動、應急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發事件應對面臨新的形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突發事件應對組織指揮體系發生重大變化,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能也作了相應調整,《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修訂勢在必行。
“《總體預案》修訂印發,對于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范朝暉具體介紹了三方面意義。
一是黨的創新理論在應急管理領域的生動實踐。《總體預案》著眼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全局,結合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際,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等黨的創新理論運用、轉化為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制度措施,確保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落實落細落地。
二是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總體預案》充分吸收近年來我國應急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隊伍力量、物資保障等方面改革創新成果,總結固化現場指揮、風險防控、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先期處置、分級響應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為有力有序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更完備、更穩定、更實用的制度保障。
三是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的必然要求。《總體預案》著力強化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在制度、信息、資源、響應和行動等方面的整體協同聯動,加強部門間、軍地間,以及跨災種、跨區域信息共享、會商研判、資源協調和響應聯動,實現各類應急資源和力量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齊抓共管、協同高效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為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