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譯自《馬卡報》
人們常常熱議哪些食物會使膽固醇升高,卻鮮少關注有助于降低膽固醇的食物。西班牙動脈硬化協會的專家們深入研究,找到了能夠幫助我們降低膽固醇水平的食物。
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與飲食密切相關,某些食物會顯著影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使其升高或降低。穆爾西亞王后索菲亞大學綜合醫院的內科主任、血脂科負責人,同時也是西班牙動脈硬化協會(SEA)副會長兼通訊負責人哈辛托?費爾南德斯?帕爾多(Jacinto Fernández Pardo),在接受《照顧好自己》(CuídatePlus)采訪時指出,飽和脂肪是致使膽固醇升高的常見食物之一。他還補充道,“糖和某些氫化植物油” 同樣會對膽固醇產生不良影響。
令人欣喜的是,確實存在一些食物,不僅能幫助我們降低膽固醇,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西班牙動脈硬化協會的研究人員和專家特別推薦了堅果。
根據《西班牙動脈硬化協會心血管預防飲食建議》,“杏仁、榛子、核桃、開心果、腰果、澳洲堅果、松子、碧根果等堅果,脂肪含量通常超過總能量的 50%,屬于特殊果實。不過,其脂肪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構成,包括杏仁、榛子中的油酸類單不飽和脂肪酸,松子、碧根果和核桃中的亞油酸類 n-6 多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核桃中的 α- 亞麻酸類 n-3 多不飽和脂肪酸,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低”。
專家們還指出,堅果除富含脂肪外,“還含有豐富的纖維、鉀、鈣、鎂,以及植物甾醇和多酚等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合物”。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些化合物 “大多集中在果皮中,所以建議食用生堅果,不要去皮或烘烤”。此外,堅果尤其是 “杏仁和開心果”,還是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
保護作用與膽固醇
堅果對心臟的保護作用,或許源于其對血脂的影響。多項針對健康志愿者和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研究證實,“每日適量食用堅果,能顯著且持續地降低膽固醇水平”。
當然,不同堅果有所差異,目前對它們的研究程度也不盡相同。正如上述文件所提及,杏仁和核桃的研究最為充分,但也有關于花生等其他堅果的積極研究成果。因此,“降膽固醇作用可視為堅果類食物的共同特性”。
食用堅果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與初始水平有關,起始膽固醇水平越高,效果越顯著”。而且,“這還與體重指數相關,消瘦人群對這種效果的反應比肥胖人群更明顯、更好” 。
另一方面,堅果富含的 “多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和纖維”,是其發揮降膽固醇作用的關鍵要素。
以核桃為例,食用核桃 “與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降低循環炎癥標志物有關”。這可以從其獨特成分來解釋:富含植物性 n-3 多不飽和脂肪酸(α- 亞麻酸)、精氨酸(一氧化氮前體)和高生物活性多酚。
不過,堅果熱量很高
堅果唯一的不足是富含脂肪,熱量極高,所以人們擔心經常食用可能導致體重增加。然而,西班牙動脈硬化協會的專家表示,“有充足證據表明,在日常飲食中添加堅果,或用堅果替代其他膳食脂肪來源,不會導致體重上升”。他們還指出:“前瞻性研究顯示,經常食用堅果的人在隨訪期間往往更瘦,體重增加幅度也小于不食用堅果的人。” 這該如何解釋呢?專家稱,“堅果的飽腹感很強,所以(無論是白天食用還是當作零食),食用堅果所攝入的熱量,會通過減少下一餐的食量得到補償”。
專家們還補充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咀嚼和后續對堅果的破碎程度,部分脂肪(高達 20%)因包含在固體顆粒內的細胞膜中,無法被腸道吸收,這使得實際吸收的能量低于根據其成分預估的能量”。這反過來 “意味著會有一定的脂肪隨糞便排出,可能導致糞便比平時更松軟”。
我們每天可以吃多少?
盡管堅果益處多多,但由于熱量高,我們也不能過量食用。確實需要每天食用,或至少每周吃 3 次,但食用量不宜過大。一般建議 “一把堅果(約相當于 30 克)” 。
此外,“建議食用生堅果,不要烘烤或加鹽,且盡可能不去皮。因為專家表示,‘大部分抗氧化物質都在果皮中’” 。
為了保持飽腹感,建議 “在白天食用堅果,不要在晚餐后當作甜點吃”。這個建議適用于 5 歲以上的所有人。專家最后總結道:“唯一的禁忌人群是對堅果過敏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