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時隔三年,
Ironman旗下的226大鐵
回歸中國!
? 女子鐵三,如何爭勝
4月13日,Ironman Taiwan在臺灣澎湖揭幕,這是本年度國內第一個Ironman大賽,也是Ironman旗下的226大鐵在時隔三年之后,再度在中國舉辦。
三項賽,是依次完成游、騎、跑三個子項的綜合運動,奧運標準距離(游泳1.5km,自行車40km,跑步10km,總距離51.5km)競賽通常持續兩小時左右。它屬于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運動項目。
然而,不是所有三項賽都能被稱為“鐵人三項”。在各地三項賽中,只有賽事IP“鐵人”(Ironman)旗下的那些比賽,才算是名正言順的“鐵人三項”。“鐵人三項”的世錦賽距離(游泳3.8km,自行車180km,跑步42.195km,總距離約226km) 競賽通常持續14小時左右。此外,還有其他距離的比賽,比如70.3公里、115公里等。今年,國內共有澎湖(226公里)、墾丁(70.3公里)與上海(70.3公里)三場Ironman旗下的比賽。
近年來,我國三項賽發展迅速,職業運動員與業余愛好者廣泛參加世界大賽,甚至取得了一些歷史性突破。其中,女性三項賽人群,更是引人注目。
我們知道,鐵人三項專項體能作為競技能力整體功能的重要組成,是科學訓練的核心問題。專項體能體系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部分組成,且與環境和器械相互作用。對鐵人三項專項體能的研究既應重視其整體與部分間關系,也應考慮結構與功能間相互作用。
那么,如何從專項體能的角度,看待“女子鐵三,如何爭勝”這個問題呢?
? 專項體能分析
1 身體形態
受不同子項運動需求和多項訓練交叉遷移影響,鐵人三項運動員身體形態呈綜合性特征。身體形態對成績解釋率達47%,是成為優秀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重要因素。
第一,低體重與低體脂含量尤為重要。優秀女運動員大多屬于偏外向均衡中胚型身材,普遍體脂含量低、全身肌肉發達,勻稱而不“壯碩”。假設運動員的體重相同,在騎行時,體脂含量較低、橫截面積較小的運動員,功體比(功率與體重比值)更高,面臨的阻力更小。
此項,極大依賴于后天努力。
第二,肢體長度與生物力學有關,優秀運動員四肢修長,對游、騎產生積極影響。當有足夠力量支撐較長肢體杠桿時,有利于通過劃距、踏頻、步幅產生生物力學優勢,提高經濟性。還能優化游泳時的速度表面積比(流體阻力)和功體比。
此項,十分依賴先天稟賦。
2 身體機能
首先,遞增負荷測試既可反映心血管能力,是評定經濟性、新陳代謝率和能量利用率的重要方法。最大攝氧量可反映有氧能力水平、潛在能力和運動競技水平等信息,是影響成績的重要因素。優秀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持續平臺時間和疲勞指數更為突出,反映其有氧耐力、有氧供能持續輸出能力及無氧供能下抗疲勞、持續做功能力更強。
此項,能通過夠后天努力極大提升,無限趨近于先天稟賦。
其次,無氧功率是無氧供能下最大力量和速度能力的反映。最大功率是預測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最大速度、速度耐力和動作經濟性的重要因素;在出發搶位、途中加速、爬坡轉彎、擺脫或追趕騎行集團、終點沖刺等階段發揮重要作用。優秀運動員,肌肉含量、下肢力量、有氧能力的數值突出,決定了其具有較高的無氧功率。
此項,能通過夠后天努力極大提升,無限趨近于先天稟賦。
最后,血清睪酮、血紅蛋白、血尿素濃度這些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反映了對運動負荷的應激程度,與競技能力高低和身體恢復的效率顯著相關。當然,血常規測試應重視歷史縱向追蹤與原因分析。優秀運動員,耐受大強度高負荷運動的能力較好,恢復效率也更高。
此項,能通過夠后天努力極大提升。
3 運動素質
三項賽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專項耐力為核心的能量供應系統和滿足項目需求的多種競速能力是運動素質的主要內容。
第一,最大速度和短時峰值功率主要由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謝系統供能,是短時高強度速度/功率輸出能力、神經肌肉力量和速度能力的反映。100米跳發反映游泳出發和加速能力。更快的最大速度和更高的短時峰值功率,有助于出發后占據有利位置,減少游泳時的能量消耗。較快的速度有助于調動有氧供能,延緩疲勞。
第二,反復沖刺能力(Repeated Sprint Ability,RSA)是評價多次重復進行最大強度運動能力的有效辦法,是影響成績的重要因素。鐵人三項對多次反復加速、再啟動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優秀運動員的反復沖刺能力往往比極值速度能力更好,其骨骼肌細胞的ATP-CP儲備、磷酸原系統供能和快速恢復能力也更好。
第三,項目特征和比賽環境復雜性對有氧能力、糖酵解供能和耐乳酸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相比于游泳,自行車于跑步能力對成績的影響更大。
第四,臨界速度(Critical Speed,CS)、臨界功率(Critical Power,CP)與“無氧閾值”具有高度相關性,指肌肉維持長時間運動不疲勞時,功率(速度)與時間所能達到的最大穩定狀態。優秀運動員,長時間高強度持續功率輸出/速度保持能力更強,專項耐力水平更高,與其較高的代謝能力及較好的動作經濟性、效率有直接關系。
第五,基礎力量是專項體能的基礎支撐。優秀運動員具有強大的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肩關節也具備更好柔韌性,有助于優化游泳與騎行的動作,對提高動作經濟性有益。能在三種運動模式下都保持身體穩定性、預防損傷。下肢爆發力量節省T2換項用時。
這些,都能通過科學的系統訓練得到顯著提升。
? 專項體能結構
跑步素質處于首要位置,優秀運動員游、騎、跑各子項對成績的貢獻率分別為18%,36%,45%,與總成績相關性分別為0.76,0.87,0.89。既然連續完成游泳、騎行與長跑,在不同運動模式間轉換,并涉及與水、器械等的交互作用,那么訓練水平、環境因素與器械這些變量都能直接影響成績,而身體形態常常是競技能力的限制條件。
跑步專項耐力、速度耐力是專項體能的決定性指標。提升跑步能力是優秀運動員技術變化的主要趨勢。其次,跑步專項速度、相對最大攝氧量、相對峰值無氧功率是關鍵性指標。頂尖運動員往往在最后沖刺階段才決出勝負,與代謝系統的生理指標,是快速換項的保障。而游泳與自行車能力是成績的有力支撐。
良好的游泳技戰術有助于創造了更多的戰術可能,如快速選取有利位置、采取尾隨戰術等。尾隨戰術更有利于保持穩定的劃頻和劃距,可改善3.2%~6.0%運動成績,降低10%~26%阻力,并爭取有利的出水位置,為自行車賽段的戰術應用(尾隨最多可降低30%能量消耗)和跑步賽段決勝做準備。下肢力量與肌肉質量的充實度、體脂率、垂直縱跳高度/身高比、柔韌素質是成績的基礎保障。
這些,都能通過科學的系統訓練得到顯著提升。
? 結論
總之,跑步能力是成績的決定性因素,身體機能、游泳和自行車競速能力發揮支撐性作用,身體形態和柔韌等輔助素質是競技表現提高的限制性因素。
優秀運動員,身體形態往往呈現“體脂含量低,肌肉發達,肢體比例修長”的特點,可減少阻力與優化功體比,為賽出成績奠定基礎。長時間高強度持續供能的有氧代謝能力是競技能力的基本支撐,無氧代謝與快速恢復能力是決定更高競技水平的關鍵因素。除具有較好的專項耐力、速度耐力能力外,多次反復加速沖刺與再啟動能力也很重要。
文/王志強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
圖/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