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專項規劃(2025—2035年)》(滬府〔2025〕12號)經市政府批復同意,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大零號灣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個以“科技創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區,規劃進一步強調,大零號灣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紫竹及周邊區域,加快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標志著大零號灣邁入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新階段。
作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大零號灣向來走在科創策源前沿,2024年,上海閔行區以大零號灣為核心驅動力的科創生態持續釋放活力,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產業爆點,未來智能形成“AI+應用”生態網,大零號灣正在成為上海未來產業引擎地標。
01
大零號灣融資62起
早期融資占82.3%
根據張通社Link數據庫統計,2024年,大零號灣發生融資事件62起,約占閔行區總數47.7%,領跑全區。其中,35起事件披露融資金額,共計約34億元,披露比例為56.5%。從融資階段來看,大零號灣早期融資(天使輪與A輪)占比達82.3%,體現其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定位。
大零號灣科創策源屬性突出
82.3%屬于早期融資
從融資階段來看,大零號灣早期融資占比達82.3%,橫向對比各園區,該比例在臨港為77.8%,在漕河涇為67.1%,張江為53.3%(包括戰略融資)。大零號灣聚焦“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早期技術孵化,早期融資占比突出彰顯其創新策源功能區戰略定位。
02
AI賦能、低空經濟領飛
打造未來產業新高地
2024年,大零號灣發生的62起事件中,先進制造以19起事件超過三大先導產業(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成為投資熱度第一,紫竹高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孕育更多前沿成果轉化落地。三大先導產業中,人工智能完成14起融資,生物醫藥完成12起,集成電路3起,三大先導產業投資熱點均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
人工智能:三大先導協同,打造“AI+應用”產業生態網
上游:集成電路賦能,“芯智互驅”實現生態閉環。集成電路融資事件3起,分別為基于深度學習大模型的AOI設備、觸覺傳感驅動控制芯片以及半導體封裝服務企業。甄覺科技是AI算法賦能半導體設備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有效解決檢測設備導入速度慢成本高、運行維護難、定制化成本高等痛點;芯空微電子則實現芯片反哺人工智能,驅動控制芯片為人形機器人產業上游,芯片升級推動機器人產品迭代。
中游: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主導,未來智能方向獲廣泛投資。2024年大零號灣發生的14起人工智能融資中,未來智能方向9起,占比高達64.3%。其中,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7起,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前沿陣地。例如千覺機器人,其創始人馬道林是多模態觸覺感知領域技術能力最為突出的科學家之一,2021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擔任長聘教軌副教授,并創建了操作感知與智能實驗室。借力大零號灣的科創資源,千覺機器人進一步壯大公司科研能力,2024年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助推公司產品在工業等多領域快速實現商業化落地。穹徹智能同樣屬于“交大系”具身智能科創企業,由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盧策吾與非夕科技創始人王世全聯合創辦。公司一年內獲得三次融資,其中兩起融資金額超億元。
下游:“AI+生物醫藥”重塑產業創新鏈。生物醫藥12起融資事件中,“AI+合成生物”領域占比50%,兩大未來產業有機結合,成為資本關注重點賽道。天鶩科技由上海交通大學的精英團隊創建,是全球AI蛋白質功能預測與設計領航者,連續獲得數千萬元、數億元Pre-A輪融資;途深智合創始人王宇光現為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同時擔任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交大分中心)、張江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中心PI,前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科學家,憑借在學術領域多年深耕所積累的豐碩成果,一年內融資3次。
先進制造:低空經濟全市占比過半,助力未來產業騰飛
紫竹國家高新區圍繞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已構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大零號灣依托紫竹高新區制造基礎,先進制造投資熱度以19起位列榜首。
低空經濟領飛:低空經濟領域6起,占2024年上海eVTOL領域投融資事件數54.5%,大零號灣已成為上海低空經濟創新高地。沃蘭特斬獲共計約10億元融資,輪次由A輪進展至B輪。沃蘭特也與上海交大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公司不僅地理位置與交大只相距一條馬路,在系統和駕駛艙研發、飛行驗證等領域,雙方都在探索合作,近期還有一批交大畢業生加入沃蘭特研發團隊。目前,閔行區正謀劃建設低空融合飛行示范區,將為沃蘭特等低空經濟整機企業及區內其他無人機企業,提供起降站、測試、安裝、維修及適航等場地設施、服務和應用場景。隨著示范區的規劃落地,大零號灣作為三大未來產業先導區之一,將依托科創資源與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進一步發展以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未來空間產業。
03
創新策源功能驅動
未來產業加速成鏈
大零號灣創新策源能力日益突出,形成各類主體廣泛聚集、高層次人才支撐的良好創新生態。目前,大零號灣已集聚了上海交大、華東師大2所“985”高校,航天、航空、船舶、核電等10多所科研院所,國家級科研平臺達40余家,各級研發機構近500家。除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服務機構等主體外,大零號灣擁有海外高層次人才1500余名,約占全市總量1/4,人才支撐。依托完善的創新網絡,大零號灣累計匯聚了硬科技企業4000多家,其中,估值億元以上企業達1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600家。
未來產業當前絕大多數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創新策源功能區的建設能夠有效推動未來產業重點賽道的企業培育與引進,加速未來產業成鏈。以未來智能為例,節卡機器人是大零號灣機器人產業集群鏈主企業,亦是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孵化器孵化最矚目的成果之一,2024年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更新后的招股說明書。在鏈主企業帶領下,大零號灣再孵化上游具身智能與核心零部件企業鈦虎機器人,成立僅4年,已研發出業內領先的高性能輕量化關節模組,2024年連續融資數千萬元、超億元。有未來智能“鏈主引領、創新賦能、上下游協同共振”的示范效應,低空經濟也有望成為下一個“范式級”產業賽道。鏈主企業沃蘭特一年內斬獲6起融資,發展勢頭迅猛。在龍頭企業的帶動、創新網絡支撐下,大零號灣將進一步孵化、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助力上海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引領區。
大零號灣已成為上海科創策源功能區打造典范,是閔行發展未來產業核心驅動力。隨著世界級“科創灣區”的建設推進,以及全市創新格局協同深化,大零號灣將進一步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加速未來產業成鏈,持續賦能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