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底4月初,都是房企發布成績單的時間。不出意外,上市房企的2024年報依舊不太好看,甚至部分房企都沒召開業績發布會。
從數據上看,確實不太樂觀,大部分房企出現營收、利潤雙下滑,甚至個別房企出現了虧損。房企利潤下滑,地產人受到的影響自然也不小,房企總薪酬成本以及平均薪酬也出現了下滑。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一是開發業務有所下滑,但經營性業務收入增長比較可觀;二是市場出現好轉,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明源君在此前一文中也提到,現在房企正處于黎明前的黑暗,相信部分頭部房企已經度過最難的時刻。
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利潤普遍下滑
但也有房企扭虧為盈
從年報數據看,行業整體的情況依然不太理想,大部分房企利潤都有所下滑。
Wind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 股、港股中共 90 家內地房企預告2024年全年業績,僅有29家預計尚能盈利,約占三成,近七成房企虧損。
其中,地產10強房企中,華潤置地、中海、龍湖核心凈利潤排名前三,分別為254.2億元、157.2億元、69.7億元。
而華潤置地和龍湖的核心凈利潤中,經營性業務的利潤占比在進一步提高。比如華潤置地,核心凈利潤貢獻占比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至40.7%。
當然,也不需要太悲觀,房企的利潤數據不會一直這么難看。
很多房企利潤大幅下滑,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就是資產計提減值。
比如中國金茂去年就扭虧為盈了,去年歸母凈利潤約10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虧損69億元,實現扭虧并錄得大幅增長。除了降本增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資產計提減值大幅減少。
年報顯示,金茂其他費用及損失凈額為20.34億元,較上年降低63%,主要由于集團計提發展中物業、持作出售物業、應收關聯方款項減值準備金額較上年減少所致。
萬科去年大幅虧損就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其中資產計提減值占到虧損總額的約70%。
管理費率下調
地產人平均薪酬還在降
房企利潤普遍下滑,地產人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了。
從年報數據來看,在組織調整、團隊精簡的背景下,房企的管理費用連年下降。
例如,龍湖集團通過節流和費用成本的精簡提效,過去三年整個集團的管理和銷售兩費從160億降到107億,去年更下降到了86.98 億元,降幅驚人。
而管理費率來看,基本也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道理很簡單,房企不賺錢,減員降薪成了房企降低成本的首選手段。
今年一季度,不少頭部房企,又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以進一步提升人效。
比如前段時間,某房企宣布撤銷旗下所有區域,未來要調整為「總部-地產公司」兩級管控模式,各城市公司也要合并縮減到14個。
其實,經過這么多年的調整,但組織架構還是年年調整,調整的步調也非常一致:
一方面,通過對區域進行合并整合,聚焦資源。
另一方面,從三級管控往兩級管控模式轉變,管理扁平化,提升組織效率。
第三方面,團隊精簡,尤其是總部和區域的團隊,要么流向城市公司,要么直接流失。
除了組織調整,薪酬調整動作也非常大。
2022年,38家上市房企中,總薪酬同比下降的有29家,其中下調幅度最高達到66.7%。總薪酬同比增長的有9家房企。而2023年,披露了薪酬成本的36家上市房企中,總薪酬成本同比下調的有32家。
2024年,很多上市房企都沒有披露這個數據,10家披露了薪酬成本的上市房企中,除了萬科總薪酬上漲了12.04%,其他房企總薪酬都在減少。
原因主要是在職人數在下降,有個別房企一年就少了一兩萬人,非常夸張。
用2024年總薪酬支出除以職工人數,可以粗略得到一個房企的人均薪酬。
以8家披露數據的上市房企來看,地產人平均薪酬在21萬左右,其中平均薪酬超過30萬的只有2家,20萬~30萬區間的沒有,有2家平均薪酬接近20萬,其余的在10~15萬區間。
對比2023年數據,31家上市房企中,人均薪酬超過30萬的房企有4家,20~30萬區間的有6家,10~20萬的有17家,低于10萬的有4家。
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地產人的薪酬還在下降,之前我們發起過調研,數據顯示,當下的地產人,10個從業人員僅有2-3個人是對自己目前的薪資滿意。
雖然大部分地產人降薪,但也有少部分地產人加薪了,尤其像部門總、項目總,薪資普遍在3-5萬,說明薪酬資源未來還會向高能級人才傾斜。
頭部房企提升自獲客占比
壓降營銷費率
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好幾年,面對市場下行,大部分房企在營銷策略上都偏保守。
一方面,受到市場疲軟影響,大部分房企都選擇了縮減營銷費用。
從銷售費用規模上看,據克而瑞數據,房企銷售費用總規模自2022年開始已連續超三年下滑。2024年上半年72%的典型上市房企的銷售費用同比下降,其中4家房企銷售費用降幅超50%。
另一方面,把更多營銷費用投在了渠道分銷上面。
從房企營銷費用構成上看,品牌宣傳及推廣費和職工薪酬持續壓縮,占銷售費用比重均同比下降,而分銷及代理傭金占銷售費用比重不降反升。比如某房企2024年分銷費用占到銷售費用63%。
相比之下,頭部房企在營銷上會更加積極進取,雖然營銷費用規模也在下降,但營銷費率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甚至略有提升,比如龍湖、中海、越秀等房企的營銷費率都有小幅提升。
事實上,早在2017年,房企就開始嚴格管控營銷費用支出。過去,房企對營銷費用并不敏感,因為利潤空間足夠大;但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后,營銷費用降低1%,對提升房企盈利能力,意義重大。
具體來看,頭部房企主要會從兩個方面來管控營銷費率:
一方面,提升產品品質,高溢價提升轉化效率。
營銷費率只是一個比值,要降低這個比值,既可以降低分子,也就是降低銷售費用的絕對值,也可以做大分母,用同樣多的銷售費用,撬動更多的貨值。
因此,銷售均價高的房企,由于客單價高,在獲客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往往營銷費率更低。
近兩年,隨著頭部房企紛紛進行產品品質升級,產品端發力也成為控費的有效手段。
產品力強的高溢價項目,獲客成本更低,業績兌現力更強,對銷售控費的效果貢獻也會更加顯著。
另一方面,提高自主獲客效率,降低費效比。
根據克而瑞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國房企分銷費用占比銷售費用都超過了50%,而傭金點數也持續走高。
對營銷費率控制得很好的頭部房企,基本都在降低分銷占比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核心還是提高自渠成交占比。所以這兩年,頭部房企都在大力建設線上自獲客能力。
比如綠城是轉型比較早且比較堅決的房企,早在幾年前就在城市公司設立了數渠團隊,負責線上拓客。2024年1-11月,綠城數字營銷成交占比(自投項目)約為12%,遠高出行業平均水平。
比如龍湖去年在城市公司層面設了DTC中心,設有主播、投手、運營等崗位,DTC主要負責城市公司的線上獲客工作,同時要對項目進行賦能。
投手負責負責拉通、監控和復盤各項目的日常投放,推動客戶產出留資。主播則負責重要節點的直播,比如開盤/加推/促銷,并針對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生產出優質內容。頭部房企都在用的視頻營銷管理平臺,點擊了解
現在龍湖部分項目線上自拓成交占比超過10%。
萬科早期做線上營銷,主要以公域投放為主,投放費用比較高,這兩年也逐步向”自主獲客”轉型。現在萬科大部分區域都在城市中臺設立了線上獲客團隊,配有主播、運營、商機跟進團隊。萬科某區域,線上獲客中臺成交占比達到10-18%。
從頭部房企的做法來看,控費效需要投資策略、產品策略、營銷策略的全面配合,絕對不僅僅是一個管理動作。
如果只是單純從財務角度,去卡扣項目的費用,從客戶體驗上去摳成本,不僅效率很低,還可能影響業績,得不償失。
避免完全被渠道綁架,或是陷入單純的降價去化,盡可能掌握營銷的主動性。
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