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顯示,32國聯盟正計劃增兵亞太地區,日本公然聯合北約,指責中國,對華采取強硬政策。與此同時,中方頻頻表態,稱將采取反擊措施。
日本最近這些年不斷強化軍事力量和防務自主,2025年軍費開支已經到了GDP的1.3%,比2018年提升了近15%。
2025年2月,日本外長在布魯塞爾表示,愿意與北約共享情報、聯合軍演,甚至還考慮在歐洲合作設立遠程導彈預警基地。這明顯是想形成針對中國的戰略聯盟,利用北約的全球影響力,加劇對中國的圍堵。
日本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安全焦慮,認為中國崛起對其是重大威脅;另一方面,是利用北約,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而中國除了是它的威脅外,也還是一個發展實力的借口。
對于美國來說,日本聯合北約是雙刃劍,用好了利于美國對亞太的掌控力,用不好,可能最先傷到自己。
面對日本聯合北約反華的動作,中國早已經做好了全面的準備。中國國防部2025年最新公開報告顯示,中國軍費已穩定增長至GDP的2.0%,并且在現代化、信息化建設方面持續發力。近年來,通過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無人作戰系統等創新技術,中國的反制能力大幅提升。
對于日本的挑釁,中國的反擊策略是明確而堅定的。不僅在外交上多次表示反對,在實際的軍事部署上也進行了調整。比如,位于南海和東海前沿的軍事基地進行了重點升級,還聯合國內多個軍工企業,加快研發第五代隱形戰斗機和高精度導彈系統。
在外部,還強化了與上合組織、中亞各國的反恐與安全協作,形成跨區域戰略同盟,來對抗美日的聯合遏制。
中國的戰略方向不僅在防御,還在于主導地區的安全局,不被人牽著鼻子走。
中國外交部2025年2月的一份聲明指出,“中方堅持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但一旦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我們必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strong>這種表態,既是對外界挑釁的警告,劃定紅線,也是對內部力量的激勵,形成共識,確保中國在國際博弈中始終掌握主動權。
當前,中美俄、日歐等大國的博弈愈發激烈。美國推動印太戰略,想通過強化與日本、韓國及其他盟國的合作,建立起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反華戰線。
美國國防部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美軍在亞太地區駐軍規模比2019年增長了20%。
與此同時,俄羅斯則在不斷與中國加深合作,以抵消北約在全球范圍內給它的壓力。2025年俄羅斯的軍費支出已占GDP的4.1%,并大力推進與中國在能源、軍事及外交領域的聯合項目。中俄兩國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上,逐步構筑起反制美西方壓力的戰略同盟。
在這種國際博弈中,日本的每一步動作都會被放大。日本一旦聯合北約采取反華政策,將進一步激化中美俄三方的矛盾,也可能會擴大到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
美日雖是同盟,但在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平衡東亞安全局勢上,意見并不完全一致。
美國在依靠日本加強印太防線的同時,也必須應對日本激進政策可能帶來的反作用,如果無法得到有效制衡,很可能會自毀長城。這種內部矛盾將使整個聯盟變得更為脆弱。
近期的對等關稅,日本也沒能幸免,依然需要拿出足夠的利益,才能讓美國這個所謂的盟友,不用關稅大棒砸他。這樣的聯盟又談何堅固呢?
總體來看,當前全球戰略博弈正處在劇烈變化的階段,日本聯合北約反華、中方堅決反擊、美俄、中美角力等等,都顯示出國際秩序正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爭是政治的延伸,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的基礎就是資本,也就是經濟利益。所以近期的關稅戰、金融戰,則是中美對決沒有硝煙的戰場,日本連上桌的實力都沒有,只能做一條被殃及的池魚,而沒有決定命運的能力。
所謂的北約增兵亞太,也并不是戰略全局的重點。2025年的戰略重點,就在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同時資本市場反哺增強軍事實力,軍事實力保障全局安全。中國自身堅不可摧,北約和日本也無可奈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