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近日,河南省安陽市出臺公立醫院薪酬分配指導意見,提出根據“突出公益導向,堅持按勞分配,注重統籌兼顧,合理動態調整”的原則,建立適應全市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這一改革,是三明醫改經驗在安陽市的“本土化”實踐。期待更多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啃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硬骨頭”。
廣大醫務人員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事關他們的切身利益。全社會的共識是,給予醫務人員體面且合理的收入保障,這將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穩固的基石。薪酬制度改革涉及利益調整,難度不小,各地的改革節奏也呈現出進展不一的特點。比如,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的收支結構持續優化,但技術服務收入在醫療收入中的占比、人員薪酬在醫院支出中的占比仍與理想水平有差距;不同層級醫院、科室間收入差距較大,醫務人員收入“兩極化”和“吃大鍋飯”并存。
針對以上各地共同的挑戰,安陽市向前邁出了改革步伐。比如,該市規定,薪酬總量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公立醫院主管部門根據醫院規模、功能定位和工作效果,在現有經濟運行條件的基礎上動態核定,核定總量就是薪酬發放上限。這是安陽市各有關部門協同改革出臺的舉措,在考慮地方承受能力基礎上,一方面動態調整總量,體現工作價值;另一方面,設定發放“天花板”,兼顧各方關切。
薪酬制度改革除了合理確定薪酬總量外,還涉及推動落實“兩個允許”政策、動態縮小不同等級和不同類型醫療機構間人員收入差距、動態縮小醫院內部不同科室和不同專業間人員收入差距、逐步提高基礎薪酬等相對固定的穩定收入所占比重等具體改革環節。頂層設計已經明確,各地深入推進改革,關鍵在全面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上下功夫,在結合實際落實落細上下功夫。
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既涉及政府建立健全對公立醫院的治理體系,又涉及公立醫院內部完善管理制度;既涉及衛生健康系統改革,也涉及財政、醫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協同聯動;既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補助能力影響,也跟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編制等密切相關。
事因難能,所以可貴。無論是三明市還是安陽市,均不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但能在啃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硬骨頭”上先行一步,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扣緊的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脈搏,彰顯的是改革的決心和魄力。期待更多的地方進一步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完善符合行業發展特點的薪酬分配機制。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劉也良(媒體人)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Q3GXEDS】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