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參考注意到,央視新聞于4月15日報道了藍箭航天今日下線第100臺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的新聞。該火箭發動機在制造過程中使用了金屬3D打印技術,這也意味著該技術在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應用取得了新的成就。
去年9月,我國自主研發的可重復使用火箭朱雀三號的試驗箭在完成10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標志著我國在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2024年11月,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一運載火箭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朱雀三號的起飛推力可以達到900噸,在今年下半年,朱雀三號將迎來首飛,有望成為我國第一枚可回收運載火箭。
目前朱雀三號動力試車件已經在浙江嘉興完成了整件的裝配,正式進入到了地面試驗和起飛驗證的關鍵階段。今天該型火箭所使用的天鵲系列發動機迎來了重要節點,完成第100臺下線。這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動力的來源,進入到了規模化應用階段,對于我國這個商業航天高質量規模化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天鵲系列發動機:TQ-12B(左一)、TQ-12A(左二),TQ-12(右一)
天鵲系列火箭發動機在結構一體化、推力性能提升、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加工工藝上使用了3D打印技術,實現了40%~110%的調節推力調節范圍,是我國目前為止最先進的液氧甲烷發動機。
傳統的發動機制造過程,需要切割、打磨、焊接幾百個零部件,故障系數較高。通過3D打印技術,零件實現了大規模整合制造,可靠性更強,材料使用量得到減少,同時縮短了零部件的制造工期。未來,藍箭航天的火箭發動機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00臺。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