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苑旨)4月15日,一則“走失23年的海外游子蘇伢子出院返鄉”的視頻登上多平臺熱搜,視頻中,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病房內,這位歷經漂泊的游子蘇伢子與主治醫生陶勇深情相擁告別。據悉,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不僅全程參與救治,更在蘇伢子出院前贈予親筆著作《目光》,并在扉頁留下寄語:“祝蘇伢子平安,健康,快樂,天天開心”。
這場光明接力的背后,是蘇伢子跨越23年的坎坷人生。
6歲在廣州走失后的他,被送至福利院,隨后在2011年被美國夫婦收養,遠赴重洋開始了新的生活。命運似乎并未完全眷顧這位堅強的青年,他在幼年時,因意外炸傷導致右眼視神經萎縮近乎失明,左眼因硅油填充后繼發乳化性青光眼,并伴有玻璃體增殖膜,視力僅剩0.05。盡管在美國經歷兩次手術未果,他仍考入全美TOP50的名校,完成本碩學業。去年,他啟動跨國尋親計劃,最終與江西宜春的親生父母團聚。
與此同時,他的故事也引起了陶勇的關注,主動邀請他來京進行進一步治療。今年3月,蘇伢子帶著這份期盼來到了北京。
4月15日,陶勇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伢子手術很順利,現在他視力最好的眼睛,裸眼視力已經從原來的0.05變成了0.2,右眼光感明顯增強,看近處可以不戴眼鏡了。此后慢慢恢復,視力有望提升到0.3-0.4。手術雖無法大幅提升視力,但能一定程度上幫他改善生活質量。
4月14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病房內,蘇伢子出院前與陶勇醫生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在蘇伢子入院后,陶勇帶領團隊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與評估,制定了個性化的手術方案,并且手術治療費用均由陶勇設立的公益基金來承擔。除此之外,陶勇還特別為蘇伢子定制了一副智能眼鏡,作為他的“第二雙眼睛”,這種特殊算法的AR眼鏡能夠將物像放大最多20倍,光強可達3000尼特,極大地提高了他的視覺體驗。
4月14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病房內,蘇伢子出院前為醫護人員送上錦旗。受訪者供圖
“我被伢子的堅韌與感恩深深打動,他說他還有個博士夢,作為醫生,我們不僅要修復他的視力,更要守護這份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只要他需要,我會一直做他追光路上的‘眼鏡’。”陶勇說。
出院前,蘇伢子還特意準備了一面錦旗寫著,“刀尖精雕光明路,白衣常懷濟世情”。“陶醫生不僅是好醫生,更是我一生的貴人。”蘇伢子摩挲著陶勇贈予的《目光》開心地說,“等我的眼睛完全康復,一定要把這本書從頭到尾讀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