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簽署時間為4月2日),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輔導機構。由此,智譜成為第一家正式啟動IPO流程的“大模型六小虎”。
公開資料顯示,智譜是一家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認知智能大模型的公司,目前業務覆蓋智能汽車、制造、大消費、金融、政務服務、醫療健康、游戲娛樂、文化旅游等行業。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曾入選2024年GEI中國大數據獨角獸企業名單。
一個月前(3月14日),在模力社區-智譜大模型MaaS平臺發布儀式上,張江集團與智譜在現場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智譜正式落子上海張江,加入浦東新區模力社區垂類模型產業生態圈。
01
清華系校友造出的“獨角獸”
沖刺IPO!
創始人張鵬,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并獲得了創新領軍工程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知識圖譜、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等,這些領域正是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和熱點。
智譜創始人 張鵬
其創始團隊主要來自清華,是國內最早扎根數據挖掘、語義分析、機器學習、算法等研究的學術團隊。在創業前,其研究團隊已擁有國內首個獨立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挖掘與服務系統平臺AMiner。核心團隊中,CEO張鵬畢業于清華計算機系,董事長劉德兵系中國工程院高文院士弟子,總裁王紹蘭為清華創新領軍博士。
2019年,從清華大學知識工程實驗室獨立創業后,包括張鵬、唐杰(智譜首席科學家)等核心技術成員均全力參與到新一代智譜大模型落地研發當中,致力于通過大模型鏈接物理世界的億級用戶,為千行百業帶來持續創新與變革,加速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時代。
基于內部持續迭代的GLM預訓練架構,2023年至今,智譜陸續推出了多個版本的大模型:2020年底,智譜研發GLM預訓練架構;2021年訓練完成百億參數模型GLM-10B,同年利用MoE架構成功訓練出收斂的萬億稀疏模型;2022年研發了中英雙語千億級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GLM-130B并開源;2023年推出千億基座對話模型ChatGLM并兩次升級,并將該大模型的能力打磨適配至不同的垂直場景當中,分別服務ToB和ToC方向。
目前,與智譜大模型建立深度共創合作的企業已覆蓋新能源、互聯網、金融、消費、教育、政務等眾多領域。
進入2025年,智譜于1月發布全新端到端模型GLM-ReaItime,支持清唱、2分鐘記憶及Function Call功能;3月發布首個具備深度研究和操作能力的AI Agent——AutoGLM沉思,這一全新智能體不僅具備深度研究能力(Deep Research),還能實現實際操作(Operator),真正推動AI Agent進入“邊想邊干”的階段。
4月15日,智譜華章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將開源32B/9B系列GLM模型,涵蓋基座、推理、沉思模型,均遵循MIT許可協議。智譜介紹,推理模型GLM-Z1-32B-0414實測推理速度可達200 Tokens/秒,在目前國內商業模型中速度最快,其性能足以比肩國內外規模更大的主流模型。
02
6年11輪超125億元融資
投后估值超200億
自2019年6月創立以來,智譜一直在市場備受投資機構的青睞。
成立僅2個月,華控基金、中科創星等就已火速入股天使輪投資,根據行業研究判斷,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處理將會成為深度學習之后下一個重要技術方向。2021-2021年,該公司則先后在9月份獲得A、B輪融資,估值到了25億左右。
近三個月,智譜已經宣布完成超45億元融資。今年3月初,智譜剛剛宣布完成新一筆金額超10億元的戰略融資,參與投資方包括杭州城投產業基金、上城資本等。智譜披露,融資將推動國產基座GLM大模型的技術創新和生態發展,更好服務浙江省和長三角地區蓬勃發展的經濟實體,發揮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優勢,助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產業轉型升級。
2024年12月17日,智譜宣布完成一輪30億元融資。該輪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多家戰投及國資,君聯資本等老股東繼續跟投。據了解,該輪融資將用于智譜GLM大模型系列的進一步研發,從回答問題到解決復雜推理、多模態任務,更好地支撐行業生態發展。
3月13日,就在正式落子張江前一天,智譜才又斬獲一輪戰略投資:珠海華發集團宣布戰略投資大模型領軍企業智譜,金額為5億元,以推進智譜基座GLM大模型的技術創新與生態發展。
截至目前,成立至今,智譜已完成11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125億元,其背后既站著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達晨財智、順為資本、君聯資本等私募基金,也有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好未來、三七互娛等多個頭部企業,更吸引著北京、杭州、珠海等地國資重金參投,并收獲來自沙特阿美旗下基金跟投。
由此智譜也成為中國AI“六小虎”中估值最早突破200億元的企業。
03
城市AI之爭,上海已布局
智譜創立之初,便劍指下一代人工智能——認知智能領域。然而,在成立一周年之際,全球人工智能格局因OpenAI發布GPT-3大語言模型而發生劇變。智譜隨即調整戰略方向,明確提出“對標OpenAI全線產品”的目標。
如今,在商業化探索中,智譜采取了包括MaaS(模型即服務)、私有化部署及智能體平臺等靈活的服務模式。其MaaS平臺已經支持超過70萬家企業和開發者;私有化部署覆蓋20多個行業,觸達萬余家單位;C端產品「智譜清言」2024年3季度上線付費功能,預計年收入將超過千萬。
作為“最像OpenAI的中國選手”,智譜近期選擇上海作為重要布局地,背后是這座城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先發優勢。
2024年上海AI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8%,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生成式AI大模型備案數達60款,位居全國前列。
但數字遠不足以概括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特質,其背后企業所迸發的澎湃創新力,才是上海實現產業“造血”的源泉。
2025年開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智元新創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通過融合多源數據提升機器人學習能力;壁仞科技獲上海國投先導人工智能產業母基金及多家機構跟投,其7nm工藝GPU產品BR104曾對標英偉達A100;沐曦集成電路、燧原科技等GPU廠商亦深耕云端與邊緣算力場景。這一系列動作表明,上海正通過資本與技術的雙重驅動,加速搶占人工智能高地。
培育AI大模型產業生態雨林,上海是認真的。
模速空間
2023年啟動建設的模速空間,僅用38天便實現從毛坯到企業入駐的“上海速度”。截至2024年底,該區域已集聚255家大模型企業、34個備案大模型及100余家投資機構,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閉環生態。
與此同時,在浦東新區重點打造的垂類模型生態集聚區——模力社區,自2024年8月開業以來,已集聚大模型上下游生態企業近50家,重點涵蓋了具身智能、科學智能、應用智能等多個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截至目前,上海作為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已集聚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基礎研發平臺,以及微軟、亞馬遜等行業創新中心。數據顯示,上海AI人才規模達25萬,占全國三分之一,為AI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核心驅動力。
從技術追趕到生態布局,從資本賦能到人才集聚,上海正以“全要素協同”模式,為智譜等一批人工智能企業提供成長的土壤。
可以看見,在這場城市AI竟備賽中,上海正以昂揚之姿領跑全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