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娛樂圈屈指可數的頂流藝人,王一博的收入再次進入公眾視線,引發熱議。
起因是高調的樂華娛樂老板杜華,在自制綜藝《年輕的戰場》中的一番言論。和多數娛樂公司老板低調身居幕后不同,杜華向來高調,頻繁參加各種綜藝節目,自制節目自然更加賣力,《年輕的戰場》一方面可以給公司創收,同時又是公司藝人一個很好的宣傳、曝光平臺,她就沒客氣,不論是喊話讓旗下藝人“不要蹭樂華熱度”,還是談及旗下藝人收入,都上了熱搜。
她在節目中回應了“王怡人出道6年0工資”一事。明星是高收入群體,是公眾的普遍認知,那么竟然有藝人6年都0收入肯定讓人很難相信。杜華解釋,王怡人所屬女團EVERGLOW出道初期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歌曲創作、MV拍攝及海外推廣,藝人需先償還公司成本后才能參與分成,并稱此為行業常規操作。同時杜華還強調,公司旗下其他團體(如NAME、BOYHOOD)也遵循相同規則。
杜華的話有兩個重點。
一個是“此為行業常規操作”,說明樂華娛樂的模式在內娛通用。
二是“0工資”,如果把公司前期投入先放在一邊,從藝人立場出發,意味著樂華娛樂旗下藝人,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給公司白干,甚至還不如一般的上班族。普通人在公司打工,多多少少都會有收入,就算拿不到獎金、提成也會有一定的基礎工資,但樂華娛樂的新人則是“0工資”,要是不管食宿,可能就要挨餓、露宿街頭了。
當然,王一博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過先把王一博放一邊,晚點再說,畢竟像他這么成功的藝人整個樂華娛樂只此一人,先來說以王怡人為代表的新人。
他們彰顯了這個行業的殘酷和無情。
樂華娛樂是典型的“養成系”公司,擅長選拔素人、系統培養,然后通過各種綜藝或演出出道,樂華娛樂已經打通了這一整套流程。
但外界看到的成功案例只是少數,更多的是不那么成功、甚至籍籍無名的藝人。
站在樂華娛樂立場,培養新人很像賭桌上押注,輪盤轉動一圈,成功者寥寥無幾。但“每一張牌”都有很高的投入,就如杜華在節目里所說,單獨藝人或團體,進了公司管吃管住,要培養、要包裝、要宣傳,推廣、拍MV都是成本,稍有名氣了就要配經紀人和助理,這些都是錢,開公司不是做慈善,藝人賺錢了就要回報公司,所以先償還公司成本后才能參與分成也很合理,而且成本核算清晰透明,每一筆支出都會記錄在案。
但公司有很多藝人,老板杜華的賭注不過是公司的盈虧;可是站在藝人的立場,賭的則是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命運。卑微的個體,在這個冷冰冰的商業模式里,顯得太殘酷且太兇險了。
此前,花開半夏公司旗下組合光合少年梓渝被曝遭隊員毆打,提出和公司解約,雙方的合約期限為12年。這基本也是行業通行標準,特別對于養成系的新人,只有足夠長的合約,公司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自身利益,讓自己培養起來的藝人為公司長時間“打工”。
這意味著,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藝人相當于簽了長達十幾年的賣身契。如果一個新人20歲成功出道,那么等到合約期滿,就已經30多歲,最好的年華都給了公司。從藝人角度來說,自然會努力打拼、認真營業,爭取早日償還公司成本,然后自己也能多多賺錢。但問題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王一博啊!假設一個藝人一直發展不太好,每個月創造的收入剛好和公司投入的資源、人力成本持平,那就有可能一直到合約期滿他(她)都處于0工資的狀態。
同時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一個藝人公司給了一定資源之后還是發展不起來,之后公司就不再付出成本,那么這個藝人就相當于被放棄、被雪藏,但合約還在那,藝人沒有辦法從事其他工作,不但沒有收入,還不像普通人那樣擁有自由,真是慘上加慘,娛樂圈實在太殘酷了。
最后再說說王一博。
他是樂華娛樂的頂梁柱,媒體報道王一博個人貢獻收入占比長期超過公司營收的60%。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4月30日,王一博為樂華帶來的收入高達10.83億元。這意味著王一博的吸金能力一直在飛躍。
而樂華娛樂上市之前,在招股書中曾透露過王一博的收入。當時記錄的是2019、2020、2021三個年度的收支,收錄了公司向部分供應商支付的大額付款,其實就是經紀公司給藝人的收入分成,當然都是公對公的形式。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護藝人隱私,招股書將藝人和公司名字以供應商加英文字母的方式顯示,其中,采購金額的為“供應商B”,三年采購金額分別為3227.4萬元、1.33億元、3.02億元,累計金額高達4.67億。
原本很難將“供應商B”和王一博聯系到一起,但樂華娛樂主要從事藝人經紀,收入主要來自于藝人演戲、唱歌、代言等各項收入,支出則是給藝人分成。明星的熱度決定收入是不爭的事實,那么按照常理,樂華娛樂收入和支出最多的明星肯定就是公司旗下最火的明星,那王一博幾乎是唯一人選了。
再結合此番媒體報道的財報數字,如果2020和2021年王一博帶來1.33億和3.02億的收入,那么相當于2022年不到半年的時間,王一博就為公司帶來超過5億的收入。而且這個數字應該沒有什么水分,截至發稿,除了影視綜藝等項目外,王一博的代言就超過30個,其中不乏合作六七年的品牌。
然而王一博收入越高,越凸顯資本的逐利本質。2023年樂華娛樂上市時,雖然王一博有份出席上市儀式,還被介紹為樂華娛樂股東,卻沒拿到多少公司股份。資料顯示,杜華、CMC華人文化和阿里巴巴是排名前三的大股東,而排在第四位的股東孫一丁是樂華娛樂董事、總裁,算是頭部高管了,持股數只有382.80萬股,這意味著王一博最多也不會超過382萬股,算不上大股東。
其實當下的王一博,不管在哪家公司,或者自己成立公司運營,對事業發展都不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當初樂華娛樂的招股書顯示,簽約王一博是2014年的事情,如果按照素人的標準簽12年的合約,那么合約還有一年,到時再看王一博的去留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