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節交替,降雨增多,空氣濕度大,加之氣溫回升。在這樣濕、熱相融的環境中,人體很容易受濕氣、熱氣侵襲,加劇體內濕熱的癥狀。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濕熱痹阻的局面。
濕熱痹阻往往會表現為:關節活動不便、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得冷則舒等。類似的問題包括痛風、風濕、類風濕,多以“痛”癥為典型的病理特征。
濕為陰邪,熱為陽邪,濕熱相合,如油入面,蘊郁膠結,難于速化。濕熱可以侵襲臟腑經絡,也可以侵襲皮肉筋骨,無所不達,致病繁多。
今天,百草君介紹一個專門針對濕熱疼痛的中成藥,當歸拈痛丸。它具有利濕清熱,疏風止痛的功效。
濕熱痹阻證的“代表藥”
當歸拈痛丸
成分組成:當歸、粉葛、黨參、蒼術(炒)、升麻、苦參、澤瀉、白術(炒)、知母、防風、羌活、黃芩、豬苓、菌陳、甘草。
當歸拈痛丸,出自金代醫家張元素(補土派代表人物李東垣的老師)《醫學啟源》里的方子。
《醫學啟源》原書中記載“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脛,腫痛不可忍。”清代醫家張璐盛贊該方為“此濕熱疼腫之圣方”。
當歸拈痛丸除了用于治療濕熱引起的關節疼痛、痛風,還能用于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像濕疹、牛皮癬等。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本質是一樣的,都跟濕熱有關。濕熱藏在關節里,阻礙了氣血流通,此時身體會發出第一個信號,疼痛。
當歸拈痛丸中的羌活,可以散風寒,祛風止痛;防風能夠解表祛風,又能發散風熱,與羌活一起使用更是治療風濕痹痛癥的好搭檔。
臨床醫案:當歸拈痛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53例,療程12周。結果:顯效33例,有效1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57%。(《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痛風
痛風也會導致關節腫大,舌紅苔黃,不論是從關節紅腫熱痛來看,還是從舌象上來看,都符合中醫濕熱的特征。
方中茵陳能除濕熱,也可以清理肝膽系統的熱邪,我們知道痛風常發生在腳趾,那是肝經所經之處。
濕疹(濕熱內蘊型)
中醫認為,濕疹以濕為本,熱為標,發作急劇必挾風邪,治療應著重于清熱除濕及祛風止癢。
當歸拈痛湯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瘡瘍和痹痛,藥方中當歸可起到養血活血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燥濕功效;羌活則可祛風勝濕。諸藥合用,能達到祛風、清熱、活血通絡、除濕、消風止癢的目的。
皮疹焮紅,熱像突出患者,加用生地黃,牡丹皮和赤芍;瘙癢強烈患者,加用拳參和徐長卿,丹參。
牛皮癬
牛皮癬(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當歸拈痛丸中含有的當歸、苦參等,具有涼血、祛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牛皮癬的癥狀。
參考文獻:
[1]吳蕊, and 王鎂. "中醫藥治療痛風實驗研究簡況."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6(2015):3.
[2]侯建平, 王文娟, and 唐柳. "當歸拈痛丸對兔膝關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細胞因子IL-1β,IL-8和TNF-a的影響."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實驗藥理分會第六屆學術會議 0.
[3]王文娟等. "當歸拈痛丸對尿酸鈉致大鼠急性足腫脹的影響研究." 現代中醫藥 28.6(2008):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