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報道,我國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了美國相關行業的恐慌。
央視網援引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說,特朗普政府正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計劃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加大開采海底金屬結核,并儲存在美國境內,以應對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的情況。
這條消息說明,中國精準的反制措施,尤其是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打到了美國的七寸,已經引起了美國政府和相關行業的緊張和恐慌。
美國是世界上稀土需求量巨大、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2年估算的數據,美國每年消費約?8,000至15,000噸?稀土氧化物當量。其中對釹、鐠、鏑、鋱等永磁相關元素的需求增長最快。
這些稀土元素被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軍事裝備、石油精煉催化劑等領域。美國的關鍵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一是清潔能源轉型方面,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推動了對永磁材料釹、鐵、硼磁體等需求激增。
二是?國防需求方面,美國是世界第一軍火大國,國防工業嚴重依賴稀土永磁體制造先進武器系統,比如制造一架F-35戰斗機,需要417公斤的稀土材料。
三是?高科技制造方面,半導體、光纖、顯示屏等技術高度依賴稀土元素。統計顯示,美軍現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中,87%的供應鏈需要經過稀土加工環節。
而美國的稀土儲量和開采技術,與他們的巨大需求嚴重不匹配。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3年的數據,美國稀土儲量以稀土氧化物當量計大約為 ?220萬噸?,僅占全球總儲量1.3億噸的 ?1.7%?,在全球排名第 ?6 位?,遠低于中國、越南、巴西、俄羅斯、印度。盡管美國未開發的稀土資源量可能遠超已探明儲量,但阿拉斯加、懷俄明州的稀土礦床仍處于勘探階段,遠水解不了近渴。
美國在稀土開發上也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加工能力薄弱?,美國缺乏稀土礦石分離、提純和磁體制造能力,目前投入開發的芒廷帕斯礦的礦石,必須運至中國加工提煉。二是?環境與成本問題?,稀土開采涉及對釷、鈾等放射性廢料的處理,美國嚴格的環保法規,導致國內加工廠建設緩慢。三是?重稀土短缺?,美國已有的稀土儲量以輕稀土鑭、鈰為主,而國防和高科技所需的重稀土鏑、鋱儲量極少,嚴重依賴進口。
這就導致美國在稀土使用上?進口依賴度畸高,目前美國使用的稀土90%依賴進口,其中大80%來自中國?,其余來自澳大利亞、緬甸、愛沙尼亞等國。
美國前兩屆政府不間斷無底線地打壓中國,我國不得不持續推出各種反制措施,在稀土出口上政策越勒越緊。特別是特朗普二進宮后,悍然對全球發起關稅大戰,而中國又毫無意外地成了他的首要目標,逼迫中國在稀土等關鍵領域對美國繼續發起精準打擊。
在這種特朗普自己玩砸了的背景下,美國不得不一邊開拓新的稀土來源地,尋求替代進口國家,一邊想辦法發展稀土開采加工業,尋找新的稀土開發地。
但特朗普向來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對深海稀土資源的開發,恐怕也多半是做夢娶二奶,想得美卻難做到。
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一是涉及國際法律問題。由于霸權思維作祟,美國至今還沒有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并且一直缺席海底采礦的國際談判。現在饑不擇食,慌不擇路,臨時抱佛腳,要向深海開發海底稀土資源,顯然是非法行為。
二是開采技術問題。即便美國無視國際法并強行非法開發深海資源,但在技術上也很難做到。這既包括美國目前尚不具備成熟完善的稀土開采技術和工藝,也包括深海海底資源開發的極大難度。可以說,人類對海底礦藏資源的勘探開發,到目前為止,只是在石油、天然氣開發上相對成熟,其它領域還沒有比較成功的技術。何況,特朗普異想天開地要到5500米以上的深海去戲水,要知道龍宮可不是白宮,龍王可不會像萬斯和魯比奧那么唯命是從。
三是加工提煉問題。即使美國僥幸從深海挖出稀土,加工提煉問題也不是他一道命令就能解決的。目前全球稀土產業的頂尖技術都攥在中國手里,不僅掌控整個產業供應鏈,還掌握著加工環節包括精煉、冶煉及制成可用部件等核心工藝。離開中國,即使特朗普面前的稀土礦石堆成山,他也只能望石興嘆。
因此,對特朗普的這一夢囈般的命令,我們笑笑就好,不必當真。你只需看看他命令中的字眼就會覺得有多么可笑,八字還沒有一撇呢,特朗普就要“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我想說的是,囤積且不著急,你還是先把它們弄出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