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雜志報道,俄烏沖突于三年前爆發后,美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實施一系列極限經濟制裁措施,給俄經濟社會帶來極大影響。但從數據上看,盡管遭受西方一輪又一輪制裁,2024年俄羅斯GDP仍實現了4%的增長,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失業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的2.3%,這是許多歐洲國家都未能達到的成績。俄羅斯還在努力填補跨境運輸、油氣深加工的短板。通過成立石油交易機構、收購老舊船舶填補海運缺口、改革原油定價方式等措施,構建完整產業鏈,降低對西方國家依賴。
俄羅斯石油(資料圖)
中美關稅戰這10天,先把國際油價打崩了。時隔四年多,自2020年的疫情之后,布倫特原油價格首次跌破每桶60美元。俄羅斯的烏拉爾原油更是跌至53美元,這些數字不僅僅是市場供需關系的體現,更是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博弈的結果。特朗普再次揮舞關稅大棒,不僅讓國際貿易陷入萎縮,也讓能源市場乃至俄烏沖突的天平傾斜。而在這場風暴中,俄羅斯成了最大的犧牲品。從油價暴跌到企業破產潮,從通脹失控到財政枯竭,又一次給普京政府敲響了警鐘。
說實話,特朗普今天加一點關稅,明天又加一點關稅,除了嘩眾取寵,以及顯示自己專業知識匱乏之外,對中國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對中美貿易來說沒有任何區別,反正雙方也已經無法正常進行貿易流通交易了,特朗普也嚇不住中方。對于中美兩方正圍繞“關稅大戰”展開博弈之時,俄羅斯的普京卻是巋然不動,一直以來都冷眼旁觀,似乎有意在等一個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心思很深;說實話,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普京早已看透了特朗普的虛實,不愿意參與進特朗普的鬧劇當中。
能源外匯收入的崩塌,直接擊穿了俄羅斯財政的防線。國家福利基金儲備已從千億美元級別縮水至400億美元,意味著財政手中真正可用的流動資金只剩下最后一口氣。面對缺口,克里姆林宮不得不將財政缺口轉嫁給企業與個人:企業稅提高至25%,個人所得稅拉升至20%,增值稅高位徘徊,連中俄貿易額中的700億美元都被當作“關稅填坑”工具。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早就習慣了靠賣資源掙錢,如今風向一變,它就像迎著狂風的大船,想穩住陣腳都來不及,更悲催的是,中美這場關稅戰還間接攪亂了市場信心,投資者都開始避險,資本轉移往美元而去,盧布匯率隨之承壓暴跌,這簡直就是雙重打擊,能源收入縮水,貨幣貶值加劇。高昂的國內物價加重了民眾的生活負擔,俄羅斯的經濟根基,就這么被中美兩國的“拳腳”狠狠撬動了一塊。
這既是普京對美國的一次反擊,也是對中國承諾說到做到的體現。特朗普表面上似乎與普京非常親密,誠心結束俄烏沖突,然而在捅刀時俄羅斯也是毫不猶豫,還是以美國利益優先。特朗普快要失去耐心了,在公開批評普京后,為了施壓俄方答應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近日簽署行政令,將美國部分對俄制裁措施延長一年。美國制裁俄羅斯在先,普京當然要有所表示,跟中國統一戰線就是回應。
中俄貿易(資料圖)
歷史的吊詭在于,當特朗普在海湖莊園研究"如何離間中俄"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港口正卸載著第27批中國造機床。莫斯科的生存智慧寫在三組數據里:對華貿易占俄外貿總額從2014年的11%升至2025年的39%;中美在俄外資占比從8:1變為3:2;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占比突破45%。這些數字背后,是克宮用二十年時間書寫的博弈論——當兩個巨人角力時,最聰明的生存方式是成為他們都需要的那根杠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