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成績單公布啦!初步核算的結果顯示:按市場價格核算的名義GDP為318758億元人民幣(約為44420.4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水平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實際上漲了5.4%。
從經濟增速角度來看,要比南生之前預測的“5.2%至5.3%區間”稍好一些,但GDP總額卻未能達到32萬億元。
預測出現誤差的主要因素是對物價波動的理解不足,低估了生產資料價格的降幅及影響力。當前公開的消息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1%,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卻同比下降了2.3%。
3月當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更是擴大至2.5%。CPI與PPI都在下降,特別是PPI的持續下跌說明企業產能過剩加劇,房地產、基礎設施及新基建還是不行,經濟刺激政策效果仍然不夠。
我們接著看一季度的核心數據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103174億元,同比增幅為4.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8%,制造業投資增長9.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5%,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6.1%……
拖后腿的依然是房地產投資,一季度下降了9.9%。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達到8.3%。
再看消費: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4671億元,增長4.6%。其中,3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擴大至5.9%,表明消費復蘇勢頭正在加快,內需得到某種程度的強化。這是好現象!
三駕馬車中的外貿依然是表現最好的,一季度的商品進出口總金額達到了103013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商品金額為61314億元,增長6.9%;進口商品金額為41700億元,下降了6.0%。
商品進口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兩個指標的數字之間存在著矛盾。進口下降6%,表明內需相對疲軟,大家的購買欲望不夠強烈。但中國的消費增幅卻達到了4.6%,這又說明:
在相對不振的內部消費層面,中國老百姓對國產商品的興趣更加濃烈。這究竟是中國人的消費在降級,傾向購買售價偏低的中國制造,還是對進口商品不再盲目崇拜呢?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在商品進口大幅縮減的同時,出口表現較為突出,并使得我國一季度的外貿順差金額提升至19614.2億元,幾乎是上年同期水平的1.5倍,也就是增長了50%。搶出口的意味很濃烈,但以后的變數就不可控了。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萬元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179元。其中,城鎮居民為15887元,農村居民為7003元。按月計算,我國居民的月均收入為4060元,城鎮居民為5296,農村居民為2334元,差距依然很大。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仍然要把持續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作為重大任務。擴大消費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是:富人財富增長帶來消費能力的提升,遠遠沒有窮人收入增加的效果好。
將收入與財富分配適當地傾斜給低收入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將會對拉動我國內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成本相對偏低,哪怕僅僅是月均收入新增1000元,都讓消費實現質的變化。
提升收入的另外一個辦法是擴大社會福利,提升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不妨將全國居民的養老保險上限設定在1萬或1.2萬億元,將下限設定在2000元。由此帶來的農村人消費,將異?;鸨?,還能增加社會凝聚力。
總之,一季度的經濟表現相對較好,實現了開門紅。但二季度的不確定性增加了,特朗普主動挑起了貿易戰,重點針對我國,在外部需求勢必受到較大沖擊的背景下,強化內需刻不容緩。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