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三月以來,隨著早稻播種、水產養殖等多方用水量的增多,加上受長期無有效降雨、持續陰晴天氣影響,宣城市宣州區養賢鄉東門渡河養賢段出現干涸斷流的情形。為滿足農業生產用水需求,養賢鄉科學部署、合理調度、多措并舉,積極助力春耕生產。
近日,在東門渡閘下東門渡河與裘公河交匯處,伴隨著多臺抽水泵發出轟鳴聲,外河的水被源源不斷地抽進圩內。
“為解決圩內種養殖缺水的問題,我們積極與區防指對接,從區里調來了10臺22kW的抗旱機械,從裘公河取水往上游提水,保障東門渡河沿線寶圩和長興圩的種養殖用水。”養賢鄉黨委副書記張耕夫表示,為確保春耕生產用水順利進行,養賢鄉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從4月10日開始提水工作,每天24小時不間斷提出,日提水量10萬余方。
春季灌溉,作為土地冬眠后的“初醒之水”,對農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
“水誤一時,地誤一年。春灌做不好,就會耽誤莊稼一年的收成。現在看著水引上來了,我們心里就有底了。”養賢鄉寶圩村種植大戶高東寶看著水不斷地引入河內,十分高興地說道。
今年,高東寶種植早稻60余畝,小麥80畝。目前,他家的早稻剛播種下去,小麥也快進入抽穗期。眼看著早稻和小麥都到了急需要用水的關鍵期。就在他著急的時候,鎮村干部早已積極行動,并組織安排設備把水成功引入了內河,這讓他安心了很多。
和高東寶一樣的農戶還有很多,現在,大家就等著內河的引水量到達一定量時,他們就可以灌溉農田保生產了。
“接下來,我們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隨時根據雨水和圩內的情況科學調配水源,確保春灌順利進行,為糧食穩定、增產增收提供堅實支撐。”張耕夫說道。(吳舒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