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以教育數字化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突破口,提出“到2035年形成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的目標,全面推動教育理念、模式和治理的整體性變革。
《意見》提出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四橫五縱”布局,即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四大領域,匯聚德智體美勞五大板塊資源。基礎教育將建設適配不同學情的精品課程及科學教育資源,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聚焦虛擬仿真實訓、數字課程等特色內容,終身教育板塊覆蓋家庭教育、老年教育、職業能力提升等場景。平臺將強化智能化推薦與交互功能,建立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實行精品資源認證制度,構建“優質資源供給—動態評價—精準應用”的良性生態。
在智能化建設方面,《意見》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研發,布局“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場景,推動大模型在思政、科學教育等領域的垂直應用。高校將優化數字領域學科專業設置,建設“人工智能+X”實驗教學中心,探索云端學校、未來學習中心等新型教學形態;中小學將開足信息科技課程,鼓勵特色人工智能課程開發。同時,建立師生數字素養標準,將數字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師教育體系,通過智能學伴、數字導師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
《意見》首次明確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提出建設國家學分銀行,推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互認,探索基于學分制的終身學習學歷學位授予機制。國家開放大學、國家老年大學將升級為新形態數字大學,提供線上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服務。此外,依托“教育數字地圖”和學位預測預警模型,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服務全民學習需求。
在國際化推進方面,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將建設國際版,與海外知名高校共建“慕課出海”課程,賦能“魯班工坊”等職教出海項目,為發展中國家培養“數字+技能”復合型人才。同時,辦好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等國際會議,發布全球數字教育發展報告,推動中國數字教育標準成為國際共識,提升中文數字學習資源的全球覆蓋面。
《意見》強調筑牢教育數字化安全防線,建立人工智能算法備案與安全評估制度,加強未成年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在保障措施上,明確政府主導的多元投入機制,基礎電信企業對學校網絡資費給予優惠,將教育數字化成效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并在國家教學成果獎中設立數字教育專項,激勵創新應用。
《意見》聚焦“資源均衡、智能賦能、終身學習、國際影響”四大方向,通過“國家平臺強基、人工智能破題、終身教育固本、國際合作提質”,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供了路線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