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長樂區玉田鎮東渡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片綠意盎然的蠶豆田格外引人注目。眼下,這里的750余畝蠶豆陸續成熟進入采收階段,走進田間,連片的蠶豆郁郁蔥蔥,沉甸甸、綠油油的豆莢掛滿枝頭,70余名工人穿梭其中,熟練地采摘成熟的蠶豆。
農戶采收蠶豆
農戶采收蠶豆
種植大戶朱沛清說:“去年霜降種下的蠶豆,今年3月中下旬就開始采摘了,采摘期可以持續一個月左右,最高峰的時候每天能采摘20多噸蠶豆。”
2014年,朱沛清從浙江來到長樂,看中了這里優越的氣候條件及種植條件,他流轉了180畝土地發展蠶豆種植。由于品種優良和前期的精心管護,種植出來的蠶豆顆粒飽滿、口感軟糯清甜,一上市就備受消費者青睞。
豆莢掛滿枝頭
“蠶豆的行情還是比較穩定的,一畝地產量可以達到2500多斤,今年收購價格每公斤6—7元,對我們來說已經是相當可觀的收益了。”朱沛清一邊說一邊忙著打包,確保這些新鮮采摘的蠶豆能夠及時發往上海、蘇州、無錫、杭州等地,讓省外市場次日就能收到春天的“限定美味”。
將收獲的蠶豆打包分裝
蠶豆的種植、管護、采摘等環節都需要靠人工來完成,由于種植面積較大且產量高,采收旺季時每天需要100多名工人,因此,蠶豆種植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我們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也不方便,現在過來做事一天能賺130元,又方便照顧家庭,特別好。”村民陳大姐滿意地說。
蠶豆種植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據了解,蠶豆固氮能力強,具有提高土壤地力、改良土壤性狀的作用,采收后的秸稈還可以為土地“增肥”。“我們采收完蠶豆后種植水稻,水稻收獲后種萵苣,也可以種白菜、花菜,隔兩年后再種蠶豆。”朱沛清介紹,這樣輪作不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還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確保每一季農作物的穩定高產。
蠶豆種植區域
近年來,玉田鎮東渡村因地制宜,通過推廣“農經輪種”模式,積極發展壯大蠶豆、萵苣、花菜、白菜等具有市場潛力和經濟效益的種植產業,讓土地資源“活”起來,實現農業增效和群眾增收雙提升,為鄉村振興增添動能。(文/圖 王圣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