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我們信任并為之奉獻了這么久的國家,現在卻把我們當作罪犯對待,令人心碎!”在4月14日的一場活動中,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之妻馬念麗(音譯)如此控訴道。
眼下,馬念麗正在籌款,準備通過法律手段作出反擊。
王曉峰是國際頂尖的密碼學、隱私和網絡安全領域學者。3月28日這天,其住宅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襲,本人也被校方無端解雇,此后失聯至今。美方對行動緣由更是三緘其口。
有消息人士此前向媒體透露,此案涉及王曉峰在2017年接受的一筆與中國有關的研究資助。面對FBI的黑箱操作,美國學界和媒體界的質疑和擔憂之潮也愈發洶涌——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死灰復燃?
美國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 社交媒體
據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道,4月14日,在亞裔美國學者論壇(AASF)主辦的一場數百人參加的線上論壇中,王曉峰之妻馬念麗首次就事件公開發聲。
馬念麗此前是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系統分析師,在丈夫突遭變故的同時,她也被校方解雇。她質疑校方在未遵循正當程序的情況下解雇其夫婦的做法“極具毀滅性”。
馬念麗說,這些突然發生的事件讓她的家庭遭受了重創。她說自己瘦了,現在也難以入睡。
“每天早上醒來,我都覺得這一定是個噩夢。”她說,“我就是不明白,我們為之奉獻了二十多年的大學怎么能這樣對待我們——甚至不告訴我們原因,也不經過正當程序。”
“尤其是我的丈夫,他還是一位終身教授!”
馬念麗表示,他們決心反擊,他們的兒子盧克·張(Luke Zhang)已經發起了一個名為GoFundMe籌款活動,以籌集法律費用。
報道稱,馬念麗回憶起26年前她和王曉峰為了追求“美國夢”而搬到美國的情景。
“每次我走進丈夫的家庭辦公室,看到他自豪地把兒子的證書和獎杯掛滿墻壁和書架,我就會想起我們建立的溫馨家庭,以及我們在這里度過的所有美好時光。”
她說,現在他們成了政府搜查令和無端學術不端指控的最新受害者——這場磨難與“中國行動計劃”帶來的創傷如出一轍。
“我們信任并為之奉獻了這么久的國家,現在竟把我們當作罪犯對待,令人心碎。”馬念麗質問,“我們究竟做錯了什么要被這樣對待?我們只是在絕望地尋找答案。”
印第安納大學文理學院的教學教授卡爾·溫伯格(Carl Weinberg)對《南華早報》表示,在美國,終身教職人員在面臨解雇時有權享受正當程序。
“根據王曉峰工作了20年的印第安納大學的規定,他有權提前10天獲得通知,并在教師評審委員會面前進行聽證。印第安納大學的行政部門剝奪了他的這些權利。”溫伯格說。
當溫伯格和其他教師向學校施壓要求給出解釋時,他們被告知要向FBI詢問。
“這太過分了!”溫伯格說,“我很高興聽到王曉峰的妻子馬念麗說他們要與這種不公正作斗爭,她也是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被解雇的。”
當天,曾因“中國行動計劃”被捕的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教授陳剛也出席了論壇。
他在會上表示,印第安納大學在案件中對王曉峰進行了“有罪而非無罪推定”。
他說:“不用說,這些調查在華裔研究人員中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從教授到學生和博士后無一例外。”
陳剛還聯署了亞裔美國學者論壇起草的一封公開信,該公開信呼吁印第安納大學的領導層恢復王曉峰的職位,給予他正當程序權利和為自己辯護的機會。
事件回顧
王曉峰是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盧迪信息、計算與工程學院教授,是計算機安全領域最知名學者之一,同時也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計算機學會會士(ACM Fellow)及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擔任過國際計算機協會安全專委會(ACM SIGSAC)主席。個人在計算機安全CS ranking方向排名世界第一,在安全四大頂級會議上的論文發表數量同樣居于世界首位。
3月28日,FBI突擊搜查了王曉峰及其妻子馬念麗位于伯明頓和卡梅爾的兩處住所,并搬走多箱“證物”。美國《連線》雜志(Wired)透露,在聯邦法院案卷中并未找到任何與王曉峰夫婦或此次搜查行動有關的文件。
3月28日,FBI突襲搜查王曉峰夫婦住宅
教職工組織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印第安納大學分會稱,該校在FBI搜查當天將王曉峰開除。校方還從官網刪除了王曉峰的個人資料。至于在該校圖書館擔任系統分析員與程序員的其妻馬念麗,她的記錄也一并被清除。
印第安納大學法學教授兼工會分會主席的亞歷克斯·坦福德(Alex Tanford)31日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透露,3月初,王曉峰曾經主動聯系他,提到校方正在審查他的一份撥款申請。王曉峰隨即被限制進入辦公室和使用校內電腦。
3月28日,王曉峰通過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告知坦福德:“我被解雇了。”坦福德表示,校方發給王曉峰的解雇信沒有說明具體原因。
不久后,FBI特工就出現在王曉峰的住所。然而,FBI和校方均未對搜查、解雇給出正當理由。
網頁存檔顯示,王曉峰自2004年起進入印第安納大學任職,遭解雇前是盧迪信息、計算與工程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系統安全和數據隱私,特別是有關移動通信、云計算和人類基因組的安全問題。在該校任職期間,他主導的研究項目獲得近2300萬美元資金,他還擔任該校安全與隱私研究中心主管。馬念麗則是該校圖書館首席系統分析師兼程序員。
就在3月31日,美國大學教授學會致信印第安納大學表達不滿。他們要求校方恢復王曉峰的職務,并指責學校撤銷王曉峰職務的做法未經“最高級別審查程序”。
一名中國研究員4月2日對《南華早報》說,王曉峰目前處境“安全”。另據王曉峰同事未注明日期的一份聲明,王曉峰被調查與他“未向校方披露2017年至2018年接受的一項中國資助”有關。
一位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任職的華裔生物學家匿名表示,王曉峰的遭遇令許多美國華裔科學家感到心驚膽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創始人也說,雖然王曉峰的案件可能只是孤立事件,但將對華裔科學家,甚至是其他移民到美國的科學家產生重大影響。他預測,未來從事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和半導體等敏感領域,甚至涉足生物和醫學領域的人都可能成為調查目標。
3月27日,美國《自然》雜志公布民調結果稱,在超1600名受訪科研人員中,超75%正考慮離開美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