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場技術與生命的“精準對話”
“左眼視物不清兩年,視網膜脫離累及黃斑中心凹……”這是患者嚴先生(化名)入院時的真實困境。3月18日,麗水華廈眼科醫院迎來歷史性一刻——由眼底病權威專家吳伯樂院長主刀,成功完成醫院首例“25G微創玻璃體切割術+視網膜復位術”。這場高難度手術不僅標志著醫院眼底外科技術邁入新臺階,更讓瀕臨失明的左眼重獲新生!
首臺突破!25G微創技術“點亮”復雜眼底病
視網膜脫離被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尤其當裂孔位于黃斑區時,手術難度成倍增加。此次手術采用的“25G微創玻璃體切割系統”,是國際前沿的眼底病治療技術。
·創傷更小:25G器械直徑僅0.5mm,無需縫合,術后恢復更快;
·精度更高:超高清顯微鏡聯合數字化導航,精準定位裂孔及脫離區域;
·效果更穩:術中同步完成硅油填充、激光光凝等多步驟,確保視網膜持久復位。
吳伯樂院長坦言:“麗水華廈眼科醫院引入蔡司LUMERA 700手術顯微鏡,讓復雜眼底手術從‘大刀闊斧’邁向‘精雕細琢’,患者術后舒適度和預后效果顯著提升。”
生死時速!2年視力危機如何被逆轉?
術前OCT檢查圖
患者嚴先生左眼視力僅存0.03(接近盲區),經檢查發現:顳上方視網膜青灰色隆起,1點鐘方向存在“>3PD大小的馬蹄狀裂孔”, 在OCT與B超檢查中可以發現:脫離已累及黃斑中心凹。
面對緊迫病情,吳伯樂院長團隊迅速制定方案,不到一小時便完成“25G玻璃體切除+視網膜復位+硅油填充+冷凝術”復合手術,同時鼻下象限的干孔和變性灶作了激光光凝。術后次日,患者左眼視力提升至0.04,視網膜平伏復位,“就像把脫落的壁紙重新貼回墻面,每一步都不能有毫厘之差。”吳院長用通俗比喻詮釋了手術的精髓。
醫患情深:一面錦旗背后的光明故事
術后20天,嚴先生專程返回麗水華廈眼科醫院,將一面寫有“妙手回春驅眼疾,仁術復明送希望”的錦旗送到吳伯樂院長手中。他激動地說:“從幾乎失明到重見希望,是華廈眼科的先進技術和醫護團隊的悉心照顧給了我信心!”
這面錦旗不僅是對吳伯樂院長高超技術的認可,更是對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生動詮釋。面對贊譽,吳院長謙遜表示:“患者的信任是我們不斷突破的動力,每一雙重獲光明的眼睛,都是醫者最大的成就。”
術后追蹤:從瀕臨失明到重燃希望
術后OCT檢查圖
出院時,嚴先生左眼最佳矯正視力穩定在0.04,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20mmHg),眼底檢查顯示視網膜復位良好。術后20天隨訪復查,視力提升至0.4,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影像學檢查顯示視網膜完全復位,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貼合緊密。雖然視力改善幅度有限,但手術成功實現了解剖學復位,有效遏制了疾病進展,為后續視功能康復治療創造了有利條件。"原本以為左眼保不住了,現在終于有了希望!"嚴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無數眼底病患者的心聲。
專家領航!吳伯樂院長的“指尖藝術”
作為麗水華廈眼科醫院眼底學科帶頭人,吳伯樂院長深耕眼科臨床40余年,每年都要完成大量高難度眼底手術。他尤其擅長:微切口復雜性白內障手術、25G+玻璃體視網膜手術、 微切口的復雜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和手術聯合、各種微切口復雜玻璃體視網膜病的手術治療和手術聯合等。
“很多患者認為視力無法逆轉,但通過先進眼科設備和精細化操作,我們完全有機會搶回光明。”吳院長強調。此次手術中,他憑借對眼底結構的深刻理解,在毫米級空間內完成裂孔封閉、視網膜平伏及長效支撐,真正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守護光明,我們永不止步
首例25G微創手術的成功,是麗水華廈眼科醫院在眼底病領域的里程碑。未來,醫院將繼續依托尖端設備與專家團隊,為浙南地區百姓提供更優質的眼健康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