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廈門4月16日電 (記者張萌)15日16時許,隨著滿載2200余名歸程旅客的“愛達·地中海號”郵輪緩緩靠泊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大型郵輪母港綜合體——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正式啟用,廈門國際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由此開啟。
“愛達·地中海號”緩緩靠泊廈門國際郵輪母港。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本次新航站樓啟用由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協調統籌,廈門市口岸辦、廈門海關、廈門邊檢、廈門海事局、廈門港口局等各部門通力協作。據悉,新投用的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總投資7.3億元,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地上六層,地下二層,年旅客吞吐能力可達80萬人次,其將全面承接廈門國際郵輪出入境查驗、旅客候船等服務。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迎來首批旅客。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海關、安檢‘一次過檢’,旅客從離船到通關結束平均僅需要10分鐘,通關時效提升約50%”“邊檢出入境查驗大廳內34條人工通道和20條快捷通道全時段開啟,以充分保障客流的通關效率”“增設8臺出入境記錄憑證打印一體機,更好地滿足出入境旅客辦理、報銷、公證及向使領館核銷簽證等事務需要”……工作人員介紹,新航站樓在全面優化旅客通關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便捷、舒適的郵輪出行體驗。
旅客們正在通關安檢。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前幾天出發還在舊航站樓,今天返程已是新航站樓,感覺更明亮,通關速度更快……”一旅客感慨。記者注意到,啟用首日,“更敞亮”“更便捷”等關鍵詞被旅客多次提及。作為中國四大郵輪母港之一,廈門國際郵輪母港也是全國唯一能同時看到跨海大橋、飛機、郵輪、貨輪的大型郵輪母港綜合體,得益于豐富文旅資源,“來廈門,坐郵輪”的熱度持續走高。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9.47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20%。隨著此次新航站樓的啟用,“更智慧”“更高效”的服務也將進一步提升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影響力。
“近年來,廈門郵輪母港圍繞‘內塑海峽郵輪經濟圈、外拓海絲郵輪經濟帶’的發展思路,積極建設中國東南沿海最具活力的區域性郵輪母港和海峽郵輪圈核心港……”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航站樓的建成投用除將為廈門郵輪母港打造最完善的港口設施補齊短板等,還將進一步助力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廈門郵輪旅游精品名片。“我們將以新航站樓啟用為新起點,聚焦郵輪產業特色化發展,持續融合‘國際范’的服務水平和‘閩南味’的文化溫情,結合臨海文旅資源,進而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助力擦亮廈門‘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金招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