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解、有鼓勵、有微笑、有耐心、有寬容、有品位、有趣味、有實踐、有成效、有特色。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 | 許佳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研究院
教育,是職業,卻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它每天面對的是充滿生命力在成長的人。
溫度,詞典里的解釋是物體冷熱的程度。放在老師身上,一種情感折射到一個學生的身上,在他那單純、涉世未深的心靈上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種情感態度的價值觀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么,如何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呢?我們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從200位老師的“有溫度的課堂”的高頻共性中,總結出了做“有溫度的教師”的十大行為標識,關鍵詞是:有理解、有鼓勵、有微笑、有耐心、有寬容、有品位、有趣味、有實踐、有成效、有特色。
于教師而言,如何進行十大行為標識的實踐呢?那就需要將其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1. 有理解
比如,建立“3分鐘傾聽”制度:每天課間固定傾聽3位學生的想法;設計“家庭文化檔案”:通過問卷收集學生家庭背景、成長故事等信息;確定“角色互換日”:每月安排學生擔任小老師講解知識點。
2. 有鼓勵
比如,設置“進步徽章系統”:設計學業、品德、實踐等多類成長徽章;開展“閃光點放大鏡”活動:每周班會集體挖掘每位同學的優點;建立“成長銀行”:將積極行為轉化為積分兌換學習“特權”。
3. 有微笑
比如,制定“微笑三部曲”:進教室前調整表情,課中保持眼神交流,課后微笑道別;創設“陽光留言板”:用微笑卡通貼紙傳遞每日鼓勵話語;實踐“30秒暖心互動”:每天主動與5位不同學生進行簡短微笑對話。
4. 有耐心
比如,開發“問題拆解法”:將復雜問題分解為3個遞進式小問題;建立“錯題博物館”:用典型錯題制作可視化學習路徑圖;設計“等待時間表”:根據問題難度設置30秒—3分鐘思考時間。
5. 有寬容
比如,實施“錯誤護照”制度:允許每位學生每學期擁有3次“免批評”機會;開展“修復式對話”:通過“發生了什么—感受如何—如何彌補”三步驟處理矛盾;設置“成長觀察周記”:記錄學生的積極轉變而非錯誤次數。
6. 有品位
比如,創建“美育角”:每周輪換展示名畫、詩歌、音樂等藝術元素;設計“文化下午茶”:每月開展主題式的文學、歷史、哲學微講座;實施“教室美學改造”:引導學生共同設計教室的視覺藝術。
7. 有趣味
比如,開發“知識闖關游戲”:將知識點轉化為密室逃脫式任務;創設“學科角色扮演”:如數學偵探、語文編劇等情境化學習;制作“教學魔術盒”:用魔術道具演示科學原理和文學意象。
8. 有實踐
比如,構建“問題驅動鏈”:真實問題—方案設計—實踐驗證—成果展示;建立“社區實驗室”:與周邊單位合作設置多個實踐基地;開展“項目博覽會”:每學期舉辦跨學科實踐成果展覽。
9. 有成效
比如,設計“成長雷達圖”:多維可視化呈現學生發展軌跡;實施“目標階梯法”:將大目標分解為可實現的5個階段;建立“成果檔案袋”:收集過程性作品并標注進步要點。
10. 有特色
比如,開發“教師品牌課程”:結合自身專長設計特色教學模塊;創建“文化身份檔案”:挖掘每位學生的獨特文化背景優勢;設立“個性展示月”:每月重點培養不同特長的學生。
以上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實施,通過持續記錄“溫度教育日志”來優化策略,重點要建立“觀察—實踐—反思”的良性循環,讓有溫度的教育真正轉化為可測量的成長指標。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