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中,調研機構IDC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在這一年結束兩年下滑、提升4%,這個數字在兩個月后被上調到了5.8%,最終實際定格在了6.4%[1]。
不斷刷新的數字反復確認著一個事實:智能手機正在迎來新一輪的上升浪潮,而且能量遠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超出預期的還在于高端化趨勢的進一步確認。根據IDC報告,當前旗艦手機售價普遍提升,尤其在頭部品牌集中度極高的中國市場,預測2025年高端機型(600美元以上價位)份額將歷史性擴大至30.9%[2]。
這背后兩大推動力不可忽視:一方面是生成式AI帶來的手機功能質變,激活消費者的換機熱情;另一方面是移動游戲進入精品化競爭,拉動玩家對高性能手機的需求。
兩大趨勢都仰賴一顆核心硬件——移動SoC,將其推向了高端化的新博弈。
掀開增長的天花板
2019年以后,智能手機換機周期不斷拉長,出貨量增長的天花板肉眼可見,如何提高單機利潤率,成為手機品牌涌向高端化賽道的內驅力。
過去主流的高端化打法是在零部件上做加法,通過增加攝像頭數量、折疊屏等提升單機價值量,激發消費意愿,但效益逐漸見頂。直到生成式AI帶來了變革。
生成式AI從根本上重塑了人機交互方式,手機功能從被動地使用進化至主動地提供服務,顛覆了軟硬件設計的底層邏輯,帶來煥然一新的用戶體驗,比如端對端的任務交付、通過對話提供的情緒價值,成為消費者下單新手機的理由。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價格達到356美元的歷史新高[3],同比上漲2%,高端化需求強勢。在這其中,很難忽略生成式AI的正向作用。
一方面,根據IDC報告,AI手機的平均售價是非AI手機的兩倍以上[6],是高端化在提高價值量上的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隨著聯發科天璣9400等具備生成式、智能體AI能力的旗艦移動SoC的發布,跨過了AI手機的入門門檻,各大手機品牌開始批量升級AI手機。截至目前,top10品牌榜最新旗艦款,無一不打上“AI”標簽。
天璣9400
除了對AI蜂擁而上的用戶外,游戲玩家是另一個有動力為高端手機買單的群體。
根據《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24年中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收入同比增長5.01%,相較2023年17.51%乏力盡顯。背后是手機游戲同質化的加劇和玩家需求的差異化的凸顯,供應和需求之間的鴻溝越發無法彌合。
《2024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
《黑神話:悟空》的成功揭開了重載游戲的大勢。手機游戲雖然貴為第一大游戲市場,但受困于性能和功耗的兩難抉擇中,游戲體驗始終與PC端存在難以彌合的差距。
最近幾年,隨著芯片制造和設計能力的進步,不少頭部移動SoC廠商開始發力解決這一痛點。例如聯發科2022年發布的天璣9200系列(首發移動端硬件光線追蹤),2023年發布的天璣9300系列(首發全大核CPU),都為PC游戲體驗遷移至移動終端提供了最強大的支撐力。
隨著各大手機品牌開始在旗艦機型中強調游戲體驗、游戲大廠開始針對手機終端開發重載游戲,游戲在智能手機高端化中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容忽視。
生成式AI和手游形成一股合力,打開智能手機高端化新的增長空間。而支撐這股合力的移動SoC,正在接受高端化下半場的考驗。
把用戶需求“置頂”
十年前,PC市場高端化競爭白熱化,英特爾作為高性能PC CPU的領頭羊,提出了著名的高端化戰略——“Intel GDP”。
“GDP”中,“G”代表Gamers(游戲玩家),“D”代表DesignWorkers(設計工作者),“P”代表Photographers(攝影師),均為小眾但最愿意為高性能買單的群體。“Intel GDP”的核心要義就是以這三大人群為目標,滿足其對專業化、定制化的需求。
圍繞特定人群、特定場景做產品開發,歷來是高端化的經典打法,在如今的移動SoC同樣適用。
黃仁勛說,游戲市場既代表著最棘手的技術難題,又有著驚人的市場規模[7]。聯發科是最早針對游戲場景做深度開發的移動SoC廠商之一,也為移動SoC的高端化戰略布局貢獻了一個成功案例。
2019年,聯發科發布首款游戲手機芯片Helio G90系列,憑借游戲優化引擎HyperEngine,正式殺入游戲手機腹地。
當時的手游市場正是多人策略游戲一統江山,相比于給性能指標做加減法,聯發科敏銳洞察到了玩家對聯網體驗、觸控反應速度、畫質、流暢性的特定需求。
HyperEngine囊括網絡優化引擎、操控優化引擎、畫質優化引擎和智能負載調控引擎等技術,點對點優化了玩家的用戶體驗。
2022年,PC端游戲體驗向移動端遷移的趨勢開始抬頭,對“沉浸感”的需求也從PC端移植到手機端,聯發科在這一年推出天璣9200,成為第一顆引入光線追蹤技術的移動SoC。
光線追蹤技術最早被影視公司用來制作3D電腦肖像和動畫,核心是基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根據物體和光源、障礙物間的相對位置,實時計算出光線反射至人眼的狀態[8],每束光線的實時計算結果組合成一幀的畫面,背后是燃燒的算力。
首個將光線追蹤技術引入PC端的是英偉達2019年推出的GeForce RTX 20,但要在智能手機上實現光線追蹤難度更大,既要求移動SoC有足夠高的算力,又要考慮智能手機對功耗和散熱的高度敏感性。
為了在移動端實現光線追蹤,聯發科調整了GPU架構,提高了算力輸出的效率,同時搭配進化到6.0版本的HyperEngine,將游戲功耗下降41%左右,還有效降低了手機表面溫度。
到最新發布的天璣9400+,天璣OMM追光引擎的渲染能力已經達到PC級,輔以天璣倍幀技術、星速引擎自適應調控技術,以強悍性能和超低功耗實現“穩幀暢玩”。
從游戲場景延伸,縱觀聯發科整體的高端化布局,“圍繞特定需求做深入開發”的思路貫穿始終,建立了用戶口碑的護城河。護城河的另一端則建立在開發者生態上。
聯合與取舍的勝利
4月11日,聯發科舉辦MediaTek天璣開發者大會 2025(MDDC 2025),以“AI隨芯,應用無界”為主題,與生態伙伴、全球開發者共同探討智能體AI體驗發展和技術新范式下的共同機遇。
這是聯發科舉辦的第二屆天璣開發者大會,“朋友圈”也是聯發科高端化戰略的又一重要拼圖。
終端產品的呈現是復雜鏈條中軟硬件廠商通力合作的結果。尤其是對于生成式AI這一全新場景,技術的持續迭代帶來創新的不確定性,需要更加開放而靈活的生態來承接,產業鏈各個環節以更緊密的方式聯系在一起,覺察機會、互利共贏。
作為核心硬件供應商,聯發科主要做的是為軟件應用開發者提供“開箱即用”的工具箱。
MDDC 2025,聯發科發布了橫跨AI應用與游戲的一站式可視化智能開發工具——天璣開發工具集(Dimensity Development Studio)和全新升級的天璣AI開發套件2.0,同時正式啟動“天璣智能體化體驗領航計劃”,聯手全球產業伙伴共同探索智能體AI體驗發展與普及之路。
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聯發科的開發工具意在提供一站式、可視化、自動化和智能的解決方案,這對于成熟應用廠商可以降本增效、加速產品上市時間,以增加競爭力。對于規模不大或新晉的開發者群體,則可以簡化開發復雜度、提供開發輔助支持。從開發者中來,到開發者中去,共贏商業成功,是聯發科構建應用開發生態的深刻理念,是對高端生態的再思考。
相較于專注提高自家產品性能,“聯合群眾的力量”注定是個大工程,是聯發科不從眾的高端化戰略的一隅呈現,也是其取舍之道的又一次實踐。
回顧聯發科的高端化進程,可以看作一部“取舍”的勝利史。這里的普遍困境是,高性能移動SoC總是要在成本、功耗、性能三者中做權衡,對手間的勝負可能只取決于一次取舍。
天璣系列打開了聯發科向行業領頭羊進軍的通道,也是聯發科“取舍”之道的集中體現。
天璣9000是聯發科高性能移動SoC的第一面旗幟。與當時競爭對手采用價格更低的三星4nm相比,聯發科選擇了價格更高,但性能和功耗都更好的臺積電4nm,成為第一顆采用臺積電4nm的5G SoC,結合其架構設計優勢,最終拔得頭籌。
到了天璣9300,聯發科則摒棄了當時主流的大小核設計,開創性地采用了“全大核”,四個超大核最高時鐘頻率可以達到3.25GHz,性能拉滿的同時,通過提升大核本身的能效以及CPU核心亂序執行,避免了過高的功耗。
從天璣9300起,聯發科“高性能移動SoC引領者”的身份深入人心,截至去年上半年,天璣9300仍霸占各大手機SoC性能天梯圖、跑分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到了天璣9400,聯發科將性能突破的重心從時鐘頻率轉向了IPC(移動SoC性能 = 時鐘頻率 × IPC)。和Arm共同開發的主核“黑鷹”Cortex-X925時鐘頻率3.62GHz,較9300的Cortex-X4提升相對穩健,但卻將IPC進一步提升了15%。
剛剛發布的天璣9400+緊跟時事,集中于推理能力的大幅躍進,端側率先支持DeepSeek-R1推理模型四大關鍵技術,率先支持增強型推理解碼技術(SpD+),智能體AI任務的推理速度可提升20%。
移動SoC向來是最考驗廠商技術實現和商業落地綜合能力的賽道。
與中低端移動SoC追求極致性價比相比,高端移動SoC要面對消費者對價格、性能、功耗“既要又要還要”的需求,需要廠商更深刻地洞悉消費者內心對這三者的潛在排序。
對于聯發科來說,在高端化賽道的每一次“取舍”的勝利,都是其日臻成熟的設計哲學的又一次印證。
AI和游戲打開了智能手機高端化的天花板,同樣給移動SoC帶來了全新的考題,聯發科已經率先落筆了。
參考資料
[1]盡管面臨總體經濟挑戰,2024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仍成長6.4%,IDC
[2]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十大洞察,IDC
[3]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收入增長,平均售價創歷史新高,Counterpoint
[4]The Future of Next-Gen AI Smartphones,IDC
[5]Generative AI Phone Industry Whitepaper,Counterpoint
[6]預測全球生成式AI智慧型手機2024年將成長360%,2028年CAGR將達70%,IDC
[7]This Man Is Leading an AI Revolution in Silicon Valley, Fortune
[8]“光線追蹤”雜談,電子報
作者:何律衡
編輯:李墨天
責任編輯:何律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