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 / 異形舞臺
- 讓人一邊夸一邊罵一邊買
來自韓國的《異形舞臺(Alien Stage)》是個神奇的IP。
表面上看,它只是以音樂為核心的OC動畫(原創角色動畫),集原創角色、原創歌曲、原創劇情為一體,但從2022年在YouTube上更新首集至今,單集最高超2300萬的播放量證明了它的不簡單。
隨著官方在B站的內容同步、微博的發帖互動,以及周邊、線下餐廳等授權合作,《異形舞臺》在國內動畫、同人圈、谷圈等領域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力。該系列動畫合集在B站的累計播放量接近9000萬,數據和今年高熱度新番《Ave Mujica》相當。
目前系列主線推進至尾聲,國內社交平臺還不斷有新人發帖詢問入坑攻略,一些已經呆在坑底的老粉控訴“劇情莫名、人設崩塌”,喊著“藥丸”“快跑”持續預警,與此同時,該IP的Only展依舊遍布各地,大型同人展會為此設立IP專區,快閃谷子仍會迅速售罄。
《異形舞臺》內容傳播速度的快和廣,由此帶來了爆發式的商業衍生開發。這不禁令人好奇:一部MV合集是如何成為近兩年全球爆款二次元IP的?
用MV造人設
《異形舞臺》核心主創為韓國知名插畫師VIVINOS,以及動畫導演QMENG,動畫由STUDIO LICO制作。系列視頻時長多在5分鐘以內,用音樂、歌詞、畫面共同表達角色的情感,講述他們的過往經歷。
你可以將《異形舞臺》視作一組自帶劇情的優質MV,但連起來看,故事又不同番劇那樣細致連貫,比較依賴觀眾的解讀和腦補。
故事主線劇情是如《Produce 101》般的選秀節目,只不過放在“人類被外星人豢養”的科幻背景下,投票觀眾成了外星人,參賽選手的目的也不是為偶像夢想、最終成團,而是被迫參與《魷魚游戲》式的大逃殺,勝敗將直接決定生死。
背景設定如此極端,進一步放大了對角色的刻畫,烘托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若你愿意,自然可以深度挖掘世界觀的權利關系與現實隱喻,但誠如主創所說,企劃的核心主題還是“愛”,角色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成了企劃的重要話題來源。
看看Bangumi上大家給作品的標注,就知道這個企劃要素過多、成分復雜。
首集濃烈的百合香氣,搭配殘酷的世界觀、細膩的演出風格,頗有悲劇美感,令觀眾欲罷不能。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她愛她”的氛圍時,后續更新又額外展開了“他愛她、他愛他”的復雜四角關系。不論四人間的情感箭頭是雙向還是單向,GL、BL、BG搭配已然一應俱全,觀眾各取所需。
送寵物人類到“阿納特花園”進修的學院設定,則完善了幾位角色的行為動機,組成各自的回憶殺,留下更多遐想余地。除了糾葛頗深的四人組外,系列動畫剩余的2位核心角色,則是他們的學長學姐,身份分別為選秀連勝冠軍和人類叛軍頭領,兩人的過往亦有愛恨糾纏。
喜歡、憧憬、依戀、嫉妒、占有欲……人類能夠辨明的諸多情感,對于“寵物人類”而言很是復雜,這份值得推敲的不確定性,被融合進美麗的畫風,以及和“刀子滿天飛”的劇情高度契合的歌曲里,被觀眾細細品味。
大到反烏托邦世界觀,小到多角戀糾葛,《異形舞臺》自誕生起便不缺互聯網話題度。正片受限于時長,信息量始終有限,但多有留白的劇情MV,倒是給觀眾們大量發揮空間。
若前往同人愛好者聚集的網站AO3搜索作品關系配對,很難相信主要角色只有6人。由于每個角色個性設定鮮明,社交媒體眾多關于情感、CP的討論里,還夾雜著許多“單推人”對某位角色的憐愛之情。顯然在“賣角色”這塊,《異形舞臺》很是擅長。
一款契合互聯網的流行單品
《異形舞臺》企劃剛開始時的采訪中,導演QMENG曾談到:“在J-POP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音樂)企劃,但我認為K-POP里還沒有過相應嘗試。”
回想過往我們熟悉的日本二次元音樂企劃,似乎又與《異形舞臺》不太一樣。
很多V家P主都愿意用原創歌曲講自己的原創設定與故事,其中最經典的當屬《陽炎Project》。Jin(自然の敵P)投稿的組曲是系列化的起點,他撰寫的輕小說《陽炎眩亂》則是劇情核心,群像戲、有趣設定配合多種形式的二創,吸引到大量關注。后續改編動畫《目隱都市的演繹者》雖被核心粉絲評價“改編得一般”、新觀眾稱“看不明白”,卻也拓展了該企劃的影響力。
得益于日本成熟的跨媒體敘事和運營模式,不管是目標明確的商業企劃如《Paradox Live》,還是注重參與感玩法的項目,如觀眾投票影響劇情走向的《MILGRAM》,都有自己的目標定位,在音樂之上輔以其他配套內容,擴充人物和劇情。
然而《異形舞臺》企劃,人設和故事碎片化,內容散落在不同渠道,倒是十分契合如今的互聯網信息傳播模式,也能在全球范圍擴大影響力。
導演及其所屬的制作方STUDIO LICO,是韓國最大漫畫平臺之一Naver Webtoon的子公司,從事動畫及網絡漫畫、動畫的制作。韓漫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作品宣傳極卷,具備廣告效果的PV、MV類內容,本就是公司優勢所在。主創VIVINOS善于沖突和反差的刻畫,所以在視聽效果、拿捏情緒這塊,《異形舞臺》的表現相當優異。
就算聽不懂歌詞,如今全世界的網民,卻非常適應那些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消化的內容,當看到《異形舞臺》這樣畫面美麗、自帶情節、還能調動情緒的MV,許多人甘愿為此停留。
加上《異形舞臺》的網絡運營做得很好,內容渠道分布多個平臺,調動起粉絲參與的積極性。YouTube主打內容更新,同時獨家音樂上架各大音源平臺,部分歌曲開放免費翻唱版權,X上每周上傳日常涂鴉、插畫,還有主創的Instagram、Tik Tok賬號,都面向全球所有觀眾。對于具備消費意愿的忠實粉絲,則可前往Patreon付費解鎖限定內容。
至于增強粉絲黏度的線下活動,《異形舞臺》最常見的方式是參加動漫展會、開放授權合作。
今年《異形舞臺》的劇情向正片更新了一集,國內Animate、咚漫、森雨漫、三月獸等品牌的相關IP制品,線上或線下販售已經出了幾波。IP在全球衍生品領域的合作都在積極推進,國內粉絲喜愛的韓國快閃周邊、日咖杯墊、美國漫展小卡,二手平臺價格已經較原代購價翻了幾倍。
曾經首專附帶的小卡套組成為“海景谷”,后在國內通販
以上官方動向,都需要忠實粉絲們的主動關注。由于等待正片更新的時間間隔較長,許多粉絲都愿意從多種官方渠道了解IP信息,同時參與IP建設,即同人創作和衍生消費。
同人創作指引:僅拒絕以大型盈利為目的的二次創作
在當下,借助互聯網社交、傳播,讓用戶積極參與二創,早已是二次元IP從內容到運營的基礎,而基于韓漫內容體系和韓國娛樂體系形成的《異形舞臺》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于是《異形舞臺》在這樣依賴互聯網的碎片化內容與運營策略下,路人的入坑契機很多,大家可能因為社交平臺首頁刷到了某支MV,也可能被某位神仙太太的二創揣進坑里,或是吃谷人為周邊柄圖或概念主題折服。
當然,吸引粉絲們深度參與的企劃并非沒有隱患,《異形舞臺》觀眾們獲取信息量是不對等的——有的只看動畫,有的關注創作者、獲取“DLC”,有的則看得到額外付費內容——以至于每個人對故事和角色的了解、理解程度都不盡相同。而且企劃走向不乏創作者喜好展示,爭議成為必然。
在國內,觀眾對最新兩集內容反應激烈,出一波新谷,評論區的單推人和CP粉自成N派。不過正如文章開篇所述,《異形舞臺》的爭議與它的火爆沒有沖突。
比起日本二三次元、線上線下融合貫通的多媒體企劃,韓國《異形舞臺》內容、運營側重點已經變化,也為原創IP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官方宣布X上的每周更新將停更至4月底,為動畫正片收尾做準備。仔細算來,《異形舞臺》誕生至今不到3年,站在爆款IP的角度來講,它的運營周期并不算長。內容后續主創和制作運營團隊是否會用衍生內容、商品開發延續熱度?還是將復制企劃模式打造新爆款?這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