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在蒼山洱海間,在雨林秘境中,云南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線,描繪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畫卷。近日,記者從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未來,該省將持續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綠色產業發展,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作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云南今年將啟動“生態系統治理升級行動”,多措并舉構建全方位的生態保護體系。在保護地建設方面,位于香格里拉和西雙版納的兩座國家級公園即將掛牌,亞洲象、高黎貢山等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加速推進。在管理機制方面,當地通過完善林長制體系,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讓每一片森林、草原、濕地都得到精準守護。此外,云南還將修訂《濕地保護條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織密法治網。
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云南正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新路徑。“我們將強化重點產業,集中精力大抓產業、抓大產業,全力優先發展林下經濟,全域全季發展森林康養和生態旅游產業。”云南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萬勇說。
護好綠水青山,造就金山銀山。在哀牢山區,林下中藥材種植讓農民年均增收3000元;在普洱,森林康養產業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年收益突破5萬元。數據顯示,云南省林草產業總產值已突破5600億元,生態惠民成效顯著。接下來,云南將重點發展林下經濟、木本油料等六大產業,推動“林上采菌、林中觀景、林下種藥”立體開發模式。
科技創新正成為云南建設綠色生態強省的重要引擎。據悉,今年云南將籌建3個以上林草科技推廣服務團,深入實施林草科技創新聯合專項;繼續推進防火阻隔系統建設,筑牢生態安全防線;針對松材線蟲病等林業有害生物,建立邊境監測預警體系,運用無人機巡航和AI識別技術實現精準防控。
從雪山之巔到河谷地帶,從雨林深處到城市綠地,云南正在編織一張全域聯動的生態保護網。在環境修復方面,今年云南通過實施國土綠化示范項目,計劃全年完成營造林200萬畝以上,讓更多荒山披上綠裝;在綠美城市方面,滇中新區的“森林城市”建設讓市民推窗見綠;在生態促民生方面,怒江峽谷中,生態護林員制度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托起了百姓的“綠色飯碗”。這片七彩的土地上,云南正以綠色創新實踐,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