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管理”在實踐中能否落地見效,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機制作保障、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來檢驗——
構建多維管理成效綜合評價體系 推進“三個管理”落地見效
□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落實全面、整體、組合、實績評價的基本原則,構建融數量、質量、效率、效果、銜接、轉化等為一體的多維管理成效綜合評價體系,能夠有效推進“三個管理”落地見效,形成檢察“大管理”格局,助力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追求。
□“三個管理”成效綜合評價體系,是對管理工作的成效評價體系,其基本功能是服務領導科學決策、促進條線業務指導、輔助辦案分析研判。
“三個管理”的理想結果是高質效辦案、高水平管理、高擔當履職、高素質隊伍。“三個管理”在實踐中能否落地見效,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機制作保障、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來檢驗。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落實全面、整體、組合、實績評價的基本原則,構建融數量、質量、效率、效果、銜接、轉化等為一體的多維管理成效綜合評價體系,能夠有效推進“三個管理”落地見效,形成檢察“大管理”格局,助力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追求。
一、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必須樹好正確導向
樹好“質量優先,強化統籌”的導向。案件質量是檢察工作的生命線,落實“三個管理”要始終把辦案質量放在優先位置,兼顧辦案數量、效率和效果。一要在評價項目的設置上體現側重,在堅持全要素選擇的基礎上抓住最核心、最能體現辦案質量的重點項目、重要元素;二要在評價權重的分配上體現側重,質量的權重原則上要高于數量、效率、效果的權重;三要在內在關聯相互制衡的組合評價中體現側重,當出現相關制衡要素影響對某項工作的綜合評價時,其他要素原則上應當讓位于質量要素。同時,要強化統籌,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有序合理地增加監督類辦案的數量,盡可能地提高辦案效率、優化辦案效果,確保實現有質量的數量和有數量的質量相統一,數量、質量、效率、效果相統一。
樹好“優化結構,促進均衡”的導向。一是在宏觀層面,強化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優化“四大檢察”履職結構,促進“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二是在中觀層面,加強依職權監督、主動發現案源,優化案件結構、案源結構,促進擔當履職。三是在微觀層面,優化各項具體業務的結構,比如刑事二審抗與審監抗的結構、民事抗訴與民事再審檢察建議的結構等。通過依法充分履職,優化結構,促進區域間檢察工作發展均衡,帶動全國、全省范圍內整體檢察工作發展;促進各基層院業務發展均衡,夯實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根基;促進各項檢察業務時序進度上發展均衡,確保監督理性平和、及時規范。
樹好“管辦并重,人案銜接”的導向。堅持案件管理與案件辦理并重,全面壓實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對檢察業務的宏觀管理責任、辦案部門的自我管理責任、案管部門的專門管理責任,努力做到案件辦理到哪一步,案件管理就跟進到哪一步,實現既要辦好案,更要管好案。同時,要做好管案與管人有效銜接,既強化對業務管理結果的應用,通過獎勵激勵、追責懲戒等有效推進司法責任制落實,也要強化高素質檢察人員招錄引進、教育培訓、練兵競賽、辦案組織建設等,加強人力資源配置和綜合素能提升。
樹好“四個評價,貫通推進”的導向。堅持整體、全面、組合、實績評價,并將之貫穿于所有綜合評價的始終。一是從整體上而非單個元素來簡單評判工作優劣,比如不能出現一個無罪案件就否認整體起訴質量。二是從全面性上來設置評價項目、評價元素,比如對起訴質量的評價不能僅以訴判一致為元素,還應以起訴時指控是否精準有力以及判決后二審、再審是否改判為評價元素。三是對具有前后銜接、邏輯關聯的評價項目、評價元素,要進行組合式、制衡性評價,比如對辦案效率的評價,要將審結率的高低與人均辦案數量的升降進行組合對比。四是所有的評價項目、元素和規則,都要注重工作實績,引導大家真正把法律監督業務做深做實。在此基礎上,貫通推進、融合落實“三個管理”,努力實現以質量管理促進案件管理和業務管理,以業務管理指導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以案件管理有效銜接業務管理和質量管理。
二、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必須堅持多維視角
圍繞高質效辦案、高水平管理、高擔當履職、高素質隊伍目標,探索從數量、質量、效率、效果視角總體評價辦案質效,從管案與管人的有效銜接上評價大管理格局運行質效,從微觀向宏觀的高效轉化上來評價檢察履職質效,構建在全面實時觀察的“數量”基礎上,以“質量”“效率”“效果”“銜接”“轉化”為主體架構的多維視角“三個管理”成效綜合評價體系。
觀察數量,努力實現“實時可見的業務態勢”。單純的數量本身并不一定具有評價意義,但各類數量的匯聚可供全面掌握情況、研判業務態勢、預測發展趨勢,特定情形下也可與質量、效率、效果等組合評價業務質效。一是全景數量分層展示。落實整體、全面評價原則,盡可能地全景式展示“四大檢察”各類業務的數量,并根據各類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環節分層展示,逐步追蹤細化,實現業務發展全流程的各類數量全呈現。比如,審查逮捕業務可分層展示受理審查逮捕、批準逮捕、不批準逮捕數量;不批準逮捕情形分布數量;不捕案件復議復核數量;復議復核改變數量等。二是重點數量突出展示。落實組合、實績評價原則,對與質量密切相關、具有制衡關系、可以組合評價、反映工作實績的重點數量,要作為重點突出展示。比如,可評價起訴案件質量的訴判一致和撤回起訴、無罪數量,可評價抗訴質量的判決改變數量、撤回抗訴數量等。三是核心數量對比展示。檢察辦案總體上分為依程序辦案與依職權監督兩類,前者是檢察機關被動受理,辦理這類案件重在保證質量、提高效率;后者多由檢察機關主動發現案源、啟動監督程序,辦理這類案件重在保證質量、提高效率的同時,加大監督力度、增加辦案數量。對于依職權、主動發現案源的監督類案件數量,要作為核心數量,通過與依程序辦案的數量對比、與自身發展變化對比、與質量和效率等的組合對比,展示整體法律監督水平和擔當履職質效。
突出質量,努力實現“更優的辦案質量”。堅持質量優先、強化統籌,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效的持續增強。一是既評價整體質量,也評價個案質量。堅持整體評價、全面評價,從整體業務數據上、與地區執法司法總體質量水平的匹配上,評價檢察辦案、法律監督質量,實現宏觀評價、綜合評價;同時組織對重點個案開展評查,實現微觀評價、精準評價。如對起訴質量綜合評價時,就要堅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既看無罪判決數、無罪判決率等整體數據,也看個案評查結果。二是既關注重點要素,也關注整體要素。將案件的全流程各環節要素串聯起來予以綜合評判,既突出重點環節重要元素的評價意義,也強化整體環節全量要素的相互制衡。如評價監督立案質效,既要突出監督立案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率這一最能反映其監督質量的核心要素,也要將監督立案率等數量要素、監督立案移送起訴率等效率要素、當事人申訴處理情況等效果要素組合起來進行整體評判。三是既落實重點評查,也落實專項評查、隨機評查、質量檢查。落實《人民檢察院案件質量檢查與評查工作規定(試行)》,案管部門注重發揮牽頭作用,既組織好自身開展重點案件逐案評查、隨機評查,也有力組織業務部門開展專項評查、自我檢查,在履行好專門管理責任的同時,壓實業務部門自我管理主體責任。要突出主責主業,注重對實體和重要辦案程序的檢查評查。要對業務部門自我檢查、下級院評查等情況加強抽查復查,檢驗相關檢查評查工作的質效。
關注效率,努力實現“更高的辦案效率”。構建審結率與辦案數量、人均辦案量相組合的評價規則,實現在人均辦案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案件審結率逐步提高。一是依程序辦理的案件,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審結率,防范辦案人員數量相對穩定情況下案件數量下降但審結率不升反降的無故拖延、程序遲滯。二是依職權監督的案件,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數量、有效提高審結率,防范單純為追求審結率而降低監督質量、減少監督數量的不敢為、不愿為的躺平狀態、佛系心態。
注重效果,努力實現“更佳的辦案效果”。一是結構優化度。除宏觀的“四大檢察”結構和中觀的履職結構、案源結構外,重點是通過評價促進各類具體業務的結構優化。如對刑事抗訴結構,要通過建立對一審裁判結果審查的實質性、抗訴糾錯的及時性等的評價規則,推動扭轉二審抗明顯少于審監抗的“倒掛”局面。二是專業貢獻度。重點評價通過辦案打造指導性、參考性、典型性案例的情況,在實體、程序等方面能夠提供示范引領的優質案件情況,注重釋法說理、內容全面、結構嚴謹、格式規范的法律文書制作情況,加強理論研究和實務研討、助推完善法律法規和辦案制度規范的情況等。三是辦案均衡度。重點是評價依職權監督類案件、主動發現案源的監督類案件,在年度內的季度間、季度內的月份間,是否保持相對均衡的發展規模、符合監督的規律性。四是社會認可度。重點評價檢察業務工作立足辦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情況,被上級單位和群眾認可的情況等。
做好結合,努力實現“管案與管人更有效的銜接”。管案的結果要應用到人,以高質效的案件辦理和案件管理促進高素質檢察隊伍建設;管人的結果也要應用到管案,以高素質檢察隊伍建設服務和保障高質效的檢察辦案和管案。一是通過管案來管人。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規范責任歸屬、調查、認定、追究工作。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將辦案質效情況作為辦案人員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晉職晉級、交流任職、選樹典型的重要依據。包括政工人事部門是否及時將指導性參考性典型性案例創作人員、優質案件辦理人員、優秀法律文書制作人員等肯定表揚,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檢務督察部門是否依法及時開展司法責任追責懲戒、約束提醒,發揮負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等。二是通過管人來管案。堅持因案而需、因人而異、人崗相適,強化人力資源的引進培育、優化配置、規劃培養、合理使用,最大限度激發人員潛能,為檢察業務發展提供組織保障、人才支撐。包括政工人事部門是否根據業務需要針對性招錄引進復合型、緊缺型檢察人員,調整優化人員結構、崗位分配,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斷滿足各類辦案需要的情況;教育培訓部門是否堅持滿足個性化培訓需求組織開展實戰類、演練性、沉浸式培訓,注重提升檢察人員政治素質、專業素能、職業素養,不斷夯實辦案基礎的情況;等等。
促進履職,努力實現“微觀向宏觀更高效的轉化”。貫通推進“三個管理”,破除部門和條線壁壘,強化上下一體、部門協作、內外聯動,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促進“四大檢察”業務銜接更加緊密。一是一體履職。綜合評價在整合內部辦案力量、優化部門辦案分工、統籌調配辦案人員、加強線索集中管理、落實請示報告制度、精準實施業務指導、跟進接續開展監督等方面的情況。二是綜合履職。綜合評價在集中履行知識產權、涉未成年人“四大檢察”職能,組建專業化辦案團隊集中辦理專業類案件,綜合運用“辦案+監督”“辦理+治理”“打擊+救助”手段全方位履職等方面的情況,以及組織開展跨內設機構、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專項工作的情況。三是擔當履職。綜合評價適應本地區執法司法整體環境需要,堅持敢于監督、敢于碰硬、勇于擔責的情況,主動承擔各方面急難險重任務的情況,立足檢察職能服務中心大局的情況,各管理主體履行“三個管理”責任的情況,以及堅持正確政績觀、防范抵制數據造假注水等各類“反管理”的情況等。
三、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必須強化科學應用
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健全完善,邊建邊用、科學應用。一要準確把握功能定位。“三個管理”成效綜合評價體系,是對管理工作的成效評價體系,其基本功能是服務領導科學決策、促進條線業務指導、輔助辦案分析研判。評價的結果是檢驗“三個管理”是否履行到位、落地見效,而不是辦案質效本身,也不是檢察業務全部,不能用于對一級一院檢察業務、辦案質效的考核。二要因地制宜分層應用。每一級院有每一級院的管理責任,不同單位有各自的管理需求,評價體系只能從總體導向上提供指引、評價維度上提供參考,不能從評價項目上整齊劃一、評價標準上硬性統一,需要各級各地各單位根據自身實際精準編排、靈活應用。三要逐步建立履職檔案。評價體系從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角度,總體展現各地區、各條線的履職情況,并且隨著個案質量評查的深入推進、時間軸的延長觀察、精準評價的長期積累,可以逐步建立起地區履職檔案、條線履職檔案和檢察官個人履職檔案。
(作者為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全國檢察業務專家)
作者:趙鐵實新聞來源:正義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