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談癌色變”,癌癥真的那么可怕嗎?今天,讓我們戴上科學的 “眼鏡”,探尋癌癥背后的真相。
癌癥的本質是細胞的異常增殖。正常細胞按照一定的規律生長、分裂和死亡,在受到遺傳突變、不良生活習慣、環境致癌物等因素影響下,細胞生長失控,形成腫瘤。
腫瘤分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即癌癥。癌細胞會侵襲周圍組織并轉移,威脅生命。
癌癥有多種誘發因素,如遺傳因素:部分癌癥如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有遺傳傾向,但遺傳導致的癌癥僅占少數,多數癌癥由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生活方式因素:吸煙、過量飲酒、不合理飲食(如高脂肪、低纖維)、缺乏運動、熬夜、壓力大等不良習慣會削弱免疫力,增加患癌風險;環境因素: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甲醛等致癌物可損傷細胞DNA,紫外線過度照射也是皮膚癌的重要誘因;感染因素: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與肝癌、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等密切相關。
早期發現癌癥對提高治愈率和延長生命至關重要。癌癥的常見早期癥狀包括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不明腫塊、持續咳嗽或咳血、大便習慣改變、皮膚變化、吞咽困難等,這些癥狀也可能是良性疾病引起,需及時就醫檢查。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癌癥的有效手段。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全面體檢,包括腫瘤標志物檢測、低劑量螺旋CT、胃腸鏡等;女性需定期做乳腺超聲和宮頸癌篩查;男性需關注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
癌癥并非不可治愈。早期癌癥患者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許多可以實現臨床治愈,長期生存。例如,早期乳腺癌患者經過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大部分甲狀腺癌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后預后良好,對生活影響較小。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預防癌癥,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全谷物、豆類,減少高脂肪、高糖、高鹽食物攝入;堅持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適當力量訓練;保持作息規律,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學會緩解壓力,保持積極心態。
預防癌癥,還要預防感染,及時接種疫苗,如 HPV 疫苗預防宮頸癌,乙肝疫苗預防肝癌。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性行為;減少環境致癌物暴露,作環境存在苯、石棉、放射性物質等致癌物,應佩戴口罩、手套等;減少在污染嚴重地區的戶外活動時間;減少紫外線暴露等;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癌癥或癌前病變,及時治療。
作者:姜帆 付振濤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整理 通訊員 劉祥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