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今年4月對賴清德執政和“大罷免”的民調結果。數據顯示,不贊同賴清德執政方式的比例升至45.7%,創下去年“520”就職以來新高;同時,不贊成“大罷免”的比例升至59.3%、不愿參與二階段罷免連署比例也升至55.6%。對此,“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解讀認為,臺灣主流民意不贊成“大罷免”,不滿“大罷免”與特朗普關稅震撼,賴清德權威正遭遇空前挑戰。
不過,進一步分析這份民調發現,“極化加劇”是當前臺灣政治和民意的顯著特征。例如,贊同賴清德執政的比例為45.9%,與不贊同者比例差不多,近期不滿賴清德比例的增加,更多是從原來未表態或“沉默”者轉化而來,較少影響到既有支持民進黨群體的認知。再如,仍有三分之一支持“大罷免”、更有近四成受訪者有意參與二階段連署,說明該群體與支持賴清德基本盤重合。此外,南部縣市對賴清德的贊同度維持在五到六成,臺南也成為唯一最響應“大罷免”的縣市,比例達到47%。
眾所周知,四年一度的大選是臺灣政治動員的峰值,此后一般會經歷1~2年的低潮期或冷感期,直到下一輪縣市長選舉前半年才會顯著回溫,并緊接著進行下一輪大選動員。然而,由于“大罷免”的存在,使得民進黨利用其他陣營民意進入選后冷感期的空檔,逆向對本陣營支持者進行強力動員、維持選戰期間的亢奮感,因而才有近一年來“抗中”無所不用其極的政治操作,也自然體現在近期民調數據上。因此,綠營基本盤雖處于少數,但更亢奮、更激進、更極端,而這也會為民進黨當局施政風格、黨籍“立委”問政風格極端化提供充分誘因。
極化政治加劇,必然帶來臺灣社會繼續撕裂,不同陣營的民眾生活在被高度割裂、高度對立的“同溫層”和“信息繭房”之中,一切施政與政策的討論、一切圍繞臺海和戰前途的討論,都難以實事求是、在理性氛圍下展開。
來源 | 中評社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