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邊往事:二十八歲成了大齡青年,連長指導員幫他介紹對象
陳偉是1963年秋天到新疆來支援邊疆建設的,當時他十九歲。他們所在連隊屬于農一師的下屬團場,距離阿克蘇不是很遠,地處多浪河沿岸,天山腳下。剛來到新疆時,滿目都是荒涼的戈壁荒漠,讓人心生凄涼。看著遙無邊際的戈壁荒灘,一向堅強樂觀的陳偉偷偷抹起了眼淚。來新疆之前,新疆的空曠和遼闊他們也聽說過,可沒想到所謂的兵團駐地竟然如此荒涼。
圖片來源網絡
苦苦奮戰了九年,那一片片荒漠變成了沃土良田,變成了綠洲,陳偉他們所在團場不光有雪白的棉田,還有一望無際碧綠的麥田,連隊戰士的生活居住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回想起剛來新疆的情景,回想起當年磨破手掌壓腫肩膀的一幕一幕,作為屯墾戍邊的一名兵團戰士,陳偉心里真的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隨著時間的流逝,連隊生活逐步穩定了,戰士們也漸漸適應了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繁重的生產勞動,似乎就在轉眼間,陳偉已經成了戰友們眼中的大齡青年。全連上百人,年齡超過二十四歲的,就陳偉一人還沒有對象。
看看比自己年齡小的戰友都結婚的結婚,戀愛的戀愛,陳偉心里也著急,可他一直沒有意中人,他看上的女青年,人家看不上他。看上他的女青年,他又看不上人家,陳偉的婚姻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不光他自己著急,他的父母和連長指導員都替他著急。
那年初夏,陳偉他們三連突然來了一名浙江籍的女青年,她是團里調過來的衛生員。這名衛生員是浙江杭州人,叫徐嘉欣,當年二十三歲,從事醫療衛生工作五年,還到師部醫院培訓學習過三個月。
那天徐嘉欣來到三連的時候已經過了午飯時間,張連長就帶著徐嘉欣來到了炊事班,找到擔任炊事班班長的陳偉對徐嘉欣說:“小徐,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咱三連炊事班的班長,他叫陳偉,你想吃什么就跟他說。先吃飯,吃完飯讓陳偉帶你到連部來。”張連長說完,轉身離開了,陳偉站在徐嘉欣面前顯得很拘束,他趕緊跑進伙房搬來一個矮凳讓徐嘉欣坐下休息,又端來一碗開水遞給了徐嘉欣。
這個時候團場突然把徐嘉欣調到三連來,陳偉也明白是咋回事,就是為了解決他的的個人問題。他笑著對徐嘉欣說:“你先坐著休息一下,我去給你煮面。”
大概十來分鐘,陳偉端來了一大碗熗湯掛面,笑著對徐嘉欣說:“徐衛生員,面煮好了,你是在這吃還是到伙房里面吃?”
徐嘉欣趕忙站起來,笑著說:“陳班長,給你添麻煩了,就在這吃吧。”“那好,你先端著碗,我去給你拿一個高凳子來。”陳偉把手里的碗遞給徐嘉欣,跑回伙房拿來一個方凳,讓徐嘉欣把飯碗放在方凳上,讓她坐在矮凳子上吃面。
陳偉怕徐嘉欣尷尬,趕忙拿著徐嘉欣剛才喝水的碗進了伙房。過了一會子,估摸著徐嘉欣快吃完了,他才從伙房出來,笑著說:“鍋里還有,我再給你添點湯?”“這一大碗掛面,還有兩個荷包蛋我都吃撐了。陳班長,你拿我當病號了吧,給我做的是病號飯呀。”徐嘉欣笑著說道。“這是咱三連的小灶,病號飯就是最好的飯,團里來人就吃這樣的小灶。”陳偉笑著解釋道。
吃過飯,陳偉幫徐嘉欣拿著行李,帶她來到了連部。當時張連長和李指導員都在連部,張連長看陳偉轉身要走,就對陳偉說:“陳班長,徐衛生員可是從團場調過來的,以后的病號飯誰能吃,要聽徐衛生員的意見。徐衛生員初來乍到,你要多幫助人家。”“好的連長!”陳偉說完,轉身離開連部回伙房去了。
之后的日子里,徐嘉欣不忙的時候就到炊事班幫忙,這是張連長特意安排的。當時炊事班的一名戰士回上海探親了,炊事班人手不夠,張連長就借這個機會,讓徐嘉欣空閑時間去炊事班幫忙,目的就是讓她和陳偉多接觸多了解。
過了幾天,張連長把陳偉叫到一邊,小聲問他:“你對徐嘉欣的印象怎么樣?她這個人可真不錯,不光長相好個頭還高,關鍵是她很善良很熱情,思想覺悟也高”“連長,人家比我小好幾歲,長得又那么漂亮,我配不上人家……”陳偉知道連長是在給他介紹對象,他只能實話實說,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過了幾天,張連長突然找到徐嘉欣,笑著對她說:“徐衛生員,李指導員昨晚發燒了,現在還咳嗽,待會你告訴炊事班,給李指導員做一份病號飯,讓陳班長給他送到宿舍去。”
在連隊,連長說的話就等同于圣旨,徐嘉欣快步來到伙房,把張連長的原話告訴了陳偉。一聽是給李指導員做病號飯,陳偉有些為難,他用手撓著后腦勺說:“做飯倒是沒問題,可李指導員從來都不吃病號飯,做了我怕他不吃,弄不好還要挨罵……”“不能吧,這可是張連長讓做的呀。這樣吧,你做好了,我陪你去給李指導員送飯。”徐嘉欣猶豫了一下,然后笑著說道。
圖片來源網絡
很快,熗湯掛面荷包蛋就做好了,陳偉端著飯碗在前面走,徐嘉欣緊隨其后,兩個人快步往李指導員的宿舍走去。
到了李指導員的宿舍,陳偉大聲喊道:“報告!”“進!”宿舍里傳來了李指導員的聲音。陳偉一個人端著病號飯走進了宿舍,徐嘉欣站在門外沒進去。
一看陳偉端來了病號飯,李指導員大發雷霆:“誰讓你做的病號飯?我就患了感冒,又不是什么大病,搞什么特殊?給我出去,把飯端走!”“報告指導員,是徐衛生員通知我給你做的病號飯。”被李指導員訓了一頓,陳偉感到很委屈,他小聲解釋道。
聽陳偉被李指導員給罵了,徐嘉欣趕忙走進宿舍說道:“報告指導員,是張連長讓我通知炊事班給你做的病號飯。”“少羅嗦,你倆趕緊端走,既然是張連長讓做的,就給他送去吧。”李指導員說完,不等陳偉和徐嘉欣離開,他自己先走出了宿舍。
看李指導員走了,陳偉和徐嘉欣只好端著那一大碗病號飯去找張連長。張連長聽說李指導員堅決不吃病號飯,他就笑著說:“這頭倔驢,連我的面子也不給。既然這樣,這碗面你倆就看著處理吧,別浪費了就行,我去找老李算賬。”張連長說完,氣呼呼地去找李指導員去了。
一碗病號飯還真讓陳偉和徐嘉欣為難了,回伙房的路上,徐嘉欣突然想到機耕排的駕駛員黃小林昨天扭傷了腳踝,挺厲害的,她就讓陳偉把病號飯給黃小林送去了。一碗病號飯,讓徐嘉欣和陳偉有了進一步的合作和接觸。事后陳偉才知道了張連長的良苦用心,原來張連長是在為他的婚事煞費苦心。
兩個星期后,張連長故意問徐嘉欣:“徐衛生員,你看陳偉這個人怎么樣?他寫了入黨申請書,連隊正在研究他入黨的問題。”“陳班長這人不錯,很勤快也很正直,樂于助人,從不搞特殊。”徐嘉欣笑著回答道。
張連長笑了笑說:“他這人確實不錯,就是有點固執,李指導員說介紹你和他處對象,可他說你的條件太好,他根本就配不上你,不敢和你處對象。可我和李指導員還覺得你倆挺合適,一個上海一個杭州,都是大城市長大的,肯定有共同語言。”“連長,原來你這是在給我挖坑啊,我可不往里跳……”徐嘉欣話沒說完,臉就紅了。
張連長趕忙笑著說:“我和指導員就是看你倆挺合適的,所以才有了這個想法。你現在也不要著急下結論,我給你倆時間,你們先交往著,相互了解一下,了解清楚了你再表態也不遲。”張連長以命令式的口吻發出了指示,徐嘉欣也不好反駁,只好默默地離開了。
秋收結束后的一天,徐嘉欣要去團場開會,張連長就讓陳偉駕駛炊事班的拖拉機送徐嘉欣去團場。連隊駐地離團場十八公里,拖拉機差不多要行駛一個小時。
那天早晨氣溫有點低,徐嘉欣穿的衣服少,凍的她瑟瑟發抖。陳偉擔心徐嘉欣凍感冒了,就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硬是讓徐嘉欣穿上了。等到會議結束,在團場吃完午飯,陳偉又駕駛拖拉機把徐嘉欣拉回了連隊。
當晚,陳偉就發起了高燒,燒到了三十九度五,人家徐嘉欣沒凍感冒,他反倒感冒了。徐嘉欣給他注射了退燒針劑,讓他口服的退燒藥,可到了半夜還是不退燒,徐嘉欣只好給他掛了吊瓶(靜點)。到了第二天早晨陳偉才退燒。看徐嘉欣守了他一夜,陳偉很感動,不好意思地說:“徐衛生員,你辛苦了,謝謝你!”“你是因為我才感冒發燒的……”徐嘉欣話沒說完,竟然哽咽了。
就這樣,在連隊領導和組織上的關懷下,徐嘉欣和陳偉相處了半年多,兩個人終于擦出了愛情的火花。那年年末,二十三歲的徐嘉欣嫁給了二十八歲的陳偉,一場簡單又隆重的婚禮在連部禮堂舉行,一對支邊青年結成了革命伴侶。
婚后的生活很簡單也很快樂,第二年冬季,徐嘉欣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陳偉給女兒起名叫陳徐愛,寓意女兒是他夫妻倆愛的結晶。
目前,陳偉和徐嘉欣還生活在阿克蘇,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春秋時節,他夫妻倆有時也去上海女兒家小住半月二十天的,但住久了徐嘉欣就鬧著回新疆,在她的心里,新疆才是他們的家,她早已把他鄉當成了故鄉。
圖片來源網絡
時間過去了這么多年,每當回憶起當年張連長和指導員為自己介紹對象的情景,陳偉就很感動,他說當年要不是張連長和指導員還有組織上的關愛,他就得打一輩子光棍,他一輩子都感激張連長和指導員,當年連隊的生活經歷,將是他永遠的懷念和回憶。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陳偉師傅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