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通山縣燕廈鄉春色正濃。金燦燦的油菜花田鋪展成海,粉白相間的桃花林孕育著產業生機,連片的柚子樹郁郁蔥蔥……依托生態資源稟賦,“一村一特色、產業遍地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這個濱湖小鎮徐徐展開。
泥土與花香醞釀出最地道的春天氣息。
在燕廈鄉成龍村500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金黃色的油菜花正值盛花期。該村村民江蘭英漫步在田間,仔細查看作物長勢,臉上洋溢著豐收在望的喜悅。
“去年有兩畝多田,打了一百八九十斤菜籽油,今年又增加了一畝田,可能今年的產量還要高一點、好一些。政府連肥料、藥都來幫忙打。”江蘭英信心滿滿地說。
據悉,這片示范基地由通山縣委、縣政府統一規劃管理,從選種、播種到田間管護全程采用機械化作業,農戶無需參與種植,既省心省力,又保障了糧食生產。
“總共有兩百多戶農戶參與了種植,我們成龍村的百姓就負責收獲,每戶的收益在2000塊錢左右?!背升埓妩h支部書記舒柳香說。
走進新鋪村150畝桃林,桃花綻放如霞,粉浪翻涌間,倒映著山腳下百畝魚塘碧波蕩漾。這片由退休老干部牽線搭橋、社會資本注入的產業基地,讓昔日的撂荒地重煥生機。
“這里桃林授粉、鮮桃采摘和魚塘起魚的時候,每年可帶動周邊村民靈活就業400多人次。”新鋪村村支書陳緒炳介紹,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年增收2萬余元,正在配套修建的產業路更讓水蜜桃和生態魚“走”出了大山。
“根在這里,總要為鄉親們做點實事。今年預計產出生態魚10萬斤,工錢日結150元,只要天晴,鄉親們天天有活干!”香滿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成傳學站在魚塘邊感慨。
在金坑村的湖心島上,650畝柑橘園已悄然換上嫩綠春裝。依托富水湖獨特的生態優勢,金宏家庭農場培育出的三紅柚、紐荷爾臍橙等特色品種,以其皮薄多汁、酸甜適中的品質遠近聞名。近年來,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基地帶動周邊200多戶村民共同發展,戶均年增收達7800元。
“當初到這里來,這全部都是荒山,為了帶動當地老百姓就業,把荒山變為了果園,年產值情況好的話一年有二三十萬元,當地老百姓愿意來的都能來,工錢是150一天?!蓖ㄉ娇h金宏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文超說。湖心島上,650畝柑橘園已悄然換上嫩綠春裝。
近年來,通山縣燕廈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圍繞白茶培育、農旅融合、水果種植等特色產業,構建“一鄉一品”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推動傳統農業向觀光采摘、休閑體驗等多元業態轉型升級,形成一批小而精、特而優的現代農業示范點,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新路子。
(通訊員 文雅 王姚 阮班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