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女高知”該有的樣子。
60歲的聶娟娟脖子上系一根素色的圍巾,一頭齊肩短發,往實驗室一站,從民國課本里走出來的女先生。
“腹有詩書氣自華”,高知但不高冷,最讓人直觀感受的是她和沈卓然相親時,為了昆曲戲文里的“迤”字,兩人硬杠上了。
“杠”到濃時,登報互“杠”。知識分子的談情說愛果然與眾不同。
59歲演員嚴曉頻飾演的聶娟娟,既有學術專家對待觀點的嚴謹,又不失知識分子的生活的浪漫,她和張國立飾演的沈卓然的戀愛仿佛回到了從前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的美好時光。
在如今的快餐文化時代,他們居然還能沿用鴻雁傳書,還能在心中爭論昆曲《牡丹亭》,討論最前沿的物理學量子糾纏,還會用現代的手機錄下雨打竹林的雨聲……
一對已入暮年的戀人,居然用現代科技成果,演繹出了古典的唯美愛情,簡直太有才了。
條條道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
1965年嚴曉頻出生在上海的演藝世家,她的父母都是演員。
1982年,嚴曉頻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三試現場,當其他考生聲淚俱下地表演《雷雨》片段時,她選擇《家》中鳴鳳投湖前的獨白。
沒有夸張的肢體動作,僅憑眼神里層層遞進的絕望與決絕,就讓考官席響起了掌聲,這種“收著演”的獨特風格,貫穿了她四十年的演藝生涯。
電影學院畢業后的嚴曉頻事業如日中天,可是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姑娘再次做出驚人之舉。
1990年,年僅25歲的她,決定暫停演藝事業隨青梅竹馬的丈夫一起赴美陪讀。
陪讀的日子里,嚴曉頻每天清晨五點就要到華人電臺做新聞主播。
機會總是留給有才情的人。
有一天播完早間新聞,她順路去《北京人在紐約》劇組探班老友姜文,素顏穿著件舊毛衣就往片場闖。
導演馮小剛抬頭瞬間眼睛發亮,這不正是他們苦尋不得的郭燕嗎?
1993年的《北京人在紐約》堪稱時代鏡像,嚴曉頻飾演的郭燕,是其中最具文化隱喻的角色。
拍攝期間,嚴曉頻將留學生活的真實體驗注入角色:超市收銀時被誤認成日本人的窘迫,地鐵里抓緊背單詞的焦慮,乃至中餐館打工時,擦桌子的手勢都帶著生活質感。
嚴曉頻把中國女性的吃苦,內斂,隱忍刻畫得淋漓盡致,她把傳統賢妻的烙印闖入紐約。
劇中的她起初穿著密不透風的高領毛衣與永遠整齊的頭發,當毛衣廠老板David發起熱烈追求時,她慌亂地用“我們中國人講究發乎情止乎禮”回應。
指尖無意識地絞著衣角的細節,將傳統女性面對突然的情感入侵時的無措演繹得恰到好處。
后來這部劇播出時,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嚴曉頻卻在美國的深夜接到越洋電話:全中國都在討論郭燕的選擇。
《北京人在紐約》不僅獲得了第十二屆金鷹獎和第十四屆飛天獎,也讓嚴曉頻的演藝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么多年,嚴曉頻似乎總有一種本能,她能在不同時代語境下,精準捕捉到不同領域,不同特性女性的精神氣質。
前段時間播出的《無所畏懼2》中,嚴曉頻塑造的宋阿姨,是一位被老公保護的"溫室玫瑰"。
宋阿姨退休后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意義,結果卻落入了騙子何巧慧的手里。
在劇中,宋阿姨展現出了十分令人心痛的圣母情結。當她發現被“閨女”何巧慧騙了后,在律師面前仍猶豫著“這樣做是不是不地道”,手指反復摩挲著茶杯邊緣。
這個細節把知識分子的優雅,但隨著社會發展,又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迷茫不安,演繹得淋漓盡致。
嚴曉頻用綿軟聲線說出“這孩子怎么能這樣”時,將角色對人性惡的陌生感演繹得令人心碎。
后來她的老公,還是因沒有及時交付醫藥費,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去世了。宋阿姨在空蕩房間里的長鏡頭,堪稱演技教科書。
宋阿姨緩緩整理著丈夫的遺物,突然僵住,凝視某處,繼而踉蹌扶住衣柜。這個從克制到崩潰的遞進處理,沒有撕心裂肺,沒有嚎啕大哭,而是“收著”。
嚴曉頻將知識女性在失去精神支柱后的虛無感,演繹得具有哲學的深度了。
-04-
60歲的嚴曉頻這次在《我的后半生》里,為了演好天體物理女科學家這個角色,專程去拜訪了中科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并逐字逐句確認,確保專業術語不出一點差錯。
嚴曉頻還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專業術語進行解釋,這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深入淺出的天體物理學知識的解讀,讓我們普通人也能一聽就懂。
但尖銳的是角色折射出殘酷的現實,這位能推演宇宙公式的天才,卻算不清母子關系賬,把350萬積蓄全給了海外兒子,自己卻獨自一人蝸居在出租屋里,與癌細胞共舞。
聶娟娟病重時居然身邊連一個照顧的親人都沒有,她在病房里偷偷抹淚的鏡頭,是不是讓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年輕人,為之心頭一緊,喚起我們對遠方獨居父母的思念?
嚴曉頻的表演至始至終都是“收著”,既展現了普通人的脆弱,又不乏知識分子的內斂。
當有的人還停留在“不年輕不漂亮”的層面,嚴曉頻已經用演技和魅力征服了觀眾:演員的職能就是恰到好處的去塑造角色,而不是只有皮囊。
真正的“大女主”,是敢把脆弱與光芒一起攤開給世界看的勇氣。
看到有網友這樣評價嚴曉頻的演技:“莫道年高難塑角,神行入化眾人夸”,真是太貼切了。
從《北京人在紐約》里的郭燕,到《無所畏懼2》里的宋阿姨,再到《我的后半生》里的聶娟娟,郭燕的覺醒、宋阿姨的困惑、聶娟娟的超越,共同拼湊出了高知女性真實的精神圖譜:她們既有學術權威的專業性,也有凡人情感的脆弱性;既能解碼宇宙公式,也會被俗世塵埃迷眼。
嚴曉頻這種“收著”的立體化呈現,這個被《我的后半生》的導演董富來評價的“會用睫毛演戲”的人,她的表演從不在表象用力,而是通過眼神流轉、氣息控制等微觀細節構建角色。
嚴曉頻用三十年如一日的“收著”的情感表演,如同對“女演員年齡焦慮”的有力反擊。
當表演回歸角色本身,皺紋里都能開出花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