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衛生健康崇高職業精神,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大眾新媒體大平臺·健康山東云平臺持續推出“魯醫風采”系列,介紹山東優秀醫務工作者的先進典型事跡,廣泛凝聚建設健康山東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圖為彭磊帶領醫護團隊進行查房
在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學科帶頭人彭磊是一位令人欽佩的醫者。他以醫者仁心和高超醫術,用一枚枚螺釘、一塊塊接骨鋼板,為患者驅散痛苦,重燃生命希望。近30年的從醫路上,他始終堅守為創傷重癥患者減輕痛苦、重塑筋骨的信念,沖鋒在臨床一線,在急危重癥搶救和骨科微創治療領域實現了多項創新突破,取得了豐碩的臨床與教學成果。
“技術大拿”歸鄉,桑梓情深
彭磊是土生土長的威海人,18歲外出求學,先后在國內外多所知名院校和醫院深造,獲得雙博士學位。他身兼多所高校的碩導、博導及博士后合作導師,并擔任多項重要學術職務。
在海南工作期間,他以精湛的醫術和親切的態度贏得了當地百姓的信任,“受創傷就找骨科彭大夫”成為當地人的共識。2022年3月,彭磊響應家鄉召喚,回到威海市立醫院。他不僅帶回了深厚的鄉情,更帶回了國際前沿的醫療技術。他曾赴多國專修復雜骨折治療,尤其在骨盆、髖臼骨折治療領域建樹頗多。他主持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3項,發表SCI論文60余篇,獲5項專利授權。他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合作開發的國產人工骨材料,成功打破國外壟斷,未來將惠及更多骨缺損患者。
醫術攻堅,點亮患者希望
回到威海的3年里,彭磊帶領團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長時間離體大斷骨回植保踝手術,以及膠東地區首例氯化鋅治療骨巨細胞瘤手術,推動醫院骨科獲批“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并建立了市級重點實驗室“威海市醫用材料與細胞工程轉化實驗室”。帶領團隊發表SCI論文2篇、其他學術論文數十篇,展現了強大的科研實力。
在臨床實踐中,彭磊積極帶領團隊開發新技術,為眾多患者重燃生活希望——
一位花季少女大段骨離體長達20多天,面臨國內外均未突破的治療難題。彭磊帶領團隊精心制定治療方案,經過1年多的治療與陪伴,憑借精湛醫術和悉心關懷,最終讓少女重新站起,重返校園。
2023年底,一位因車禍導致骨盆骨折移位的女性患者劇痛難忍,彭磊迅速組織團隊研討,采用威海首例“骨盆骶髂關節雙螺釘+前側皮下內固定架”微創手術方案。手術團隊配合精準,出血量不到100毫升,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不久便能翻身坐立,精神狀態顯著改善。
這些成功案例不僅彰顯了彭磊高超的醫術,也標志著威海市立醫院骨科團隊的重大進步,開啟了威海創傷骨科治療的新時代。
推動創傷中心建設,提升救治水平
在海南工作期間,彭磊牽頭成立了海南省首個創傷醫學中心,現已成為當地最大的創傷救治中心,挽救了數萬名患者的生命。回到威海后,他致力于推動威海創傷醫學體系的建設。
威海市立醫院創傷中心成立于2018年,彭磊于2022年加入并擔任主任。他認為,創傷醫學體系建設需要系統集成,傳統的多發傷救治模式往往科室各自為戰,而創傷醫學中心應組建專業團隊,規范流程,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效率、降低死亡率。為此,彭磊全力推動創傷醫學中心聯盟和質控中心建設,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開通綠色救治通道,變革救治模式。他還參與了威海市立醫院臨港院區創傷醫學中心的設計與改造。在他的努力下,威海市多發嚴重創傷死亡率進一步降低。
(大眾新聞記者 黃鑫 策劃 李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